[发明专利]一种物流分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9093.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瑞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C5/06 | 分类号: | B07C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分拣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物流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物流分拣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物流通道和货物传送板,物流通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多个传输板,货物传送板与最上端的传输板的高端连接;每个传输板均设有分拣口,分拣口位于传输板的低端;在每个分拣口处设有挡板,分拣口的形状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分拣口从上至下依次沿远离货物传送板的方向设置;每个传输板侧部还设有传输支板;传输支板与传输板不共线;传输板远离传输支板的侧部设有阻拦板,阻拦板靠近分拣口处设有推动货物沿传输支板移动的推动结构。采用该分拣装置可以快速自动的将包裹按照大小进行分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应的,对包裹的快速、准确分拣成为物流行业一个基本的要求,现在物流分拣多为根据地域来进行分拣,即将同一地域的包裹分拣出来后并统一处理、运输等。
然而,物流包裹大小不一,在分拣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大小不同对包裹进行分批,以便于后续包裹的处理,尤其是当包裹数量多时,需要按照其大小来进行有序的放置,这样才便于快递员的运输和投递。现有技术中,分拣设备不具备逐级分拣的功能,对于不同大小的包裹不能分批拣出,为后续包裹的分批处理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分拣装置,采用该分拣装置可以快速自动的将包裹按照大小进行分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流分拣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物流通道和货物传送板,物流通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多个传输板,货物传送板与最上端的传输板的高端连接;每个传输板均设有分拣口,分拣口位于传输板的低端;在每个分拣口处设有挡板,分拣口的形状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分拣口从上至下依次沿远离货物传送板的方向设置;每个传输板侧部还设有传输支板;传输支板与传输板不共线;传输板远离传输支板的侧部设有阻拦板,阻拦板靠近分拣口处设有推动货物沿传输支板移动的推动结构。
采用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该物流分拣装置时,将待分拣包裹依次放入到货物传送板上,包裹在货物传送板上移动到物流通道处。即包裹移动到最上方的传输板端部,因为传输板为倾斜设置,所以位于最上方的传输板的包裹会沿传输板向下滑动,直到包裹滑动到分拣口处。若包裹的大小小于分拣口处时,包裹会从分拣口处掉落至第二个传输板上并沿传输板向下滑动。而当包裹大于分拣口时,包裹会卡在分拣口处。然后推动结构会推动货物向传输支板方向移动,货物离开其所在的传输板进入到传输支板后沿传输支板向下滑动进入到相应的收集区内进行收集和放置。而从分拣口处落下的包裹会落到从上至下数的第二个传输板上并沿传输板向下滑动。当包裹滑动到第二个分拣口处时,若包裹大于第二个分拣口会卡在分拣口处并被第二个分拣口处的推动结构向传输支板方向推动。而当包裹小于第二个分拣口时,包裹会从第二个分拣口处落下并继续上述动作,直到被某一个分拣口卡住并被推动结构推动到传输支板处。
采用本方案的物流分拣装置时,根据货物的体积自动对货物进行分拣,将货物按体积进行归类放置,防后续包裹的摆放和运输。而且本方案中物流通道是倾斜设置的,依靠包裹本身的重力达到包裹沿物流通道滑动,不需额外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推动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包裹及时被推动到传输支板处,避免包裹卡在分拣口处对后续包裹的分拣产生影响。而阻拦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包裹从传输板侧部掉落。
进一步,货物传送板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一传送辊。
进一步,位于上端的传输板靠近货物传送板的端部设有第二传送辊,第二传送辊与传输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推动结构包括支撑板、触发单元和多个转动辊,多个转动辊分别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触发单元包括连接柱、连接杆和传导杆,连接柱为绝缘材质,传导杆包括绝缘段和导电段,绝缘段和导电段均呈圆柱形且形状相同,挡板与支撑板滑动配合,挡板与支撑板间设有弹性件,连接柱两端分别与挡板和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传导杆相抵,连接杆和导电段分别与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瑕疵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姜苗发酵茶饮料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