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77812.5 申请日: 2021-04-29
公开(公告)号: CN115260363B 公开(公告)日: 2023-07-21
发明(设计)人: 高榕;张晓帆;李昕阳;赵惠;赖菁菁;苟清强;周俊领;马冬;安京燕;顾元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8F210/16 分类号: C08F210/16;C08F210/14;C08F4/70
代理公司: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孙向民;廉莉莉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属 配合 催化 烯烃 聚合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烯烃包含至少一种C4‑C20的内烯烃单体和可选的乙烯、丙烯、C4‑C20端烯烃单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Rsubgt;5/subgt;~Rsubgt;8/subgt;、Rsubgt;15/subgt;~Rsubgt;18/subgt;分别为氢、卤素、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烃基,Rsubgt;1/subgt;、Rsubgt;2/subgt;、Rsubgt;11/subgt;、Rsubgt;12/subgt;独立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烃基;Rsubgt;20/subgt;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Msubgt;1/subgt;、Msubgt;2/subgt;、Msubgt;3/subgt;为VIII族金属;X选自卤素;波浪线“~”代表单键或双键;当“~”为单键时,Z为CRsubgt;3/subgt;,A为NH,当“~”为双键时,Z为C,A为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烯烃聚合领域中,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是高活性的新一代金属有机催化剂,特别是Brookhart型二亚胺镍(II)和钯(II)催化剂具有独特链行走机制(ACS Catal.2016,6,428-441)。通过改变烯烃单体类型、催化剂结构和聚合条件可以强烈地影响生成聚合物的拓扑结构,从而能准确控制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比较传统的线型聚烯烃,具有链状拓扑结构的支化聚烯烃具有独特物理性质,可作为弹性体、粘合剂、润滑油和涂料等。

每一代新型催化剂的出现都给烯烃聚合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能够有效聚合的烯烃的种类毕竟是有限的。凡是双键不在碳链末端的烯烃称作内烯烃。内烯烃类由于它们自身存在大的空间阻力,带有大体积配体的阳离子金属中心不容易插入内烯烃的双键。因此,几乎所有的内烯烃及其衍生物均相聚合没有活性或者催化活性非常低,所以大量的内烯烃还没有被用作聚合单体。目前,已有少量文献报道内烯烃的聚合行为(Polymer2017,127,88;Macromol.Rapid Commun.2016,37,1375-1381;Organometallics 2018,37,1358-1367)。然而,内烯烃共聚合活性普遍较低,当聚合温度高于室温时,聚合活性较低,且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工业中,选择性生产长链α-烯烃技术难度较高,α-烯烃同内烯烃分离的工艺流程较长。且内烯烃同端烯烃共同作为聚合单体的聚合性能鲜有报道。如果能催化这些内烯烃和端烯烃共同聚合得到聚合物,不但能节省内烯烃同端烯烃的分离过程,而且所得新的聚合物材料将呈现出不同于目前应用的聚烯烃材料的特殊性能。

目前,能实现烯烃活性聚合的催化体系较多集中在前过渡金属催化剂,通过优化聚合反应条件,这些催化剂能够得到高分子量窄分布的聚乙烯,如Fujita研究组报道的FI钛催化体系(Angew.Chem.Int.Ed.2001,40,2918),Mecking研究组报道的β-酮亚胺钛催化剂可催化乙烯活性聚合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线性聚乙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结构及聚合条件优化也可实现活性聚合,如Bazan报道的a-亚胺酰胺镍催化剂(Macromolecules,2003,36,9731),a-酮-β-二亚胺镍催化剂(Chem.Commun.2009,6177),以及中山大学伍青研究组开发的2-氨甲基吡啶镍催化剂(Chem.Commun.2010,46,4321)可以实现乙烯的活性聚合。因而开发乙烯-混合烯烃活性聚合催化体系对聚烯烃新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将包含特定金属配合物的催化剂体系用于烯烃聚合,可高活性催化至少一种内烯烃和可选的乙烯、丙烯、一种端烯烃共聚合制备烯烃聚合物。同商用的聚烯烃弹性体及合成型润滑油添加剂相比,不必将内烯烃从混合烯烃中进行分离,能大幅度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