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7695.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9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丁世家;刘萍;舒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C12Q1/68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博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乙肝 外泌体 mirna 电化学传感器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检测乙肝外泌体miRNA的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电极、靶物质T链诱导的级联链置换反应体系、MOF/DNA级联酶放大检测体系,所述工作电极为表面固定有捕获探针的基底电极,所述捕获探针为巯基标记的DNA纳米支架,针对外泌体miRNA扩增产物设计;所述级联链置换反应体系包括级联T型结构复合物Ts、级联反应辅助链Fs,所述MOF/DNA级联酶放大检测体系包括MOF/DNA级联酶;所述Ts由DNA单链P链、R链、L链和L0链组成,所述Fs由DNA单链F链、L0链组成;所述Ts的末端设有两个立足点T1、T2,靶物质可与第一个立足点T1结合,并通过立足点介导的链置换反应取代P链,暴露位于L链中的第二个立足点T2;Fs与T2杂交,通过碱基配对的延伸置换出靶物质和R链,同时产生DNA纳米支架,置换出的靶物质结合到相邻的立足点T1,触发下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大量的DNA纳米支架;DNA纳米支架固定在电极表面,与MOF/DNA级联酶特异性杂交,捕获MOF/DNA级联酶,形成三层复合材料,产生电化学信号,通过检测电化学信号实现外泌体miRNA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5'- TTTTTCCCTTAGCTTATCAGACTGA-3'(SEQ ID NO.1);
所述R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5'- CCTACGTCTCCAACTAACTTACGG-3'(SEQ ID NO.2);
所述L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5'-GTAGAATGCAGTGTAGTAGAATGCAGTGTAGTAGAATGCAGTGTAGTAGAATGCAGTGTAGTAGAATGCAGTGTA -3'(SEQ ID NO.3);
所述L0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5'-TCAACATCAGTCTGATAAGCTAAGGGCCGTAAGTTAGTTGGAGACGTAGGTTTACACTGCATTCTAC-3'(SEQ ID NO.4);
所述F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5'- CCTACGTCTCCAACTAACTTACGGCCCTTAGCTTATCAGACTGA -3'(SEQ ID NO.5);
所述靶物质T链(靶序列T)的核苷酸序列为:
5'- TAGCTTATCAGACTGATGTTGA -3'(SEQ ID NO.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F/DNA级联酶由类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AuNPs/MOF、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氯化血红素/G-四链DNAzyme结合而成,所述AuNPs/MOF由金纳米粒子AuNPs 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结合而成,所述氯化血红素/G-四链DNAzyme是由G-四链体与氯化血红素形成的复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电极为金电极;所述电化学传感器还包括参比电极和对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级联链置换反应体系:采用DNA单链P链、R链、L链和L0链经一步退火法制得级联T型结构复合物Ts,采用DNA单链F链和L0链经一步退火法制得级联反应辅助链Fs;将Ts、Fs、靶物质T链与DNA杂交液混合,孵育,得级联链置换反应体系;
(2)制备MOF/DNA级联酶:采用金纳米粒子AuNPs 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结合制得AuNPs/MOF,然后采用AuNPs/MOF与氯化血红素/G-四链DNAzyme 结合制得MOF/DNA级联酶;
(3)将步骤(1)所得的级联链置换反应体系滴加至固定有捕获探针的工作电极表面,孵育;
(4)然后将步骤(2)所得MOF/DNA级联酶与DNA杂交液混合反应,再将得到的反应液滴加到经步骤(3)处理后的工作电极上,孵育,得MOF/DNA级联酶放大检测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6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密钥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锂铝硅玻璃抗划伤性能增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