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相金属间化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7462.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雷;王雷;席北斗;周雪飞;陈家斌;王小书;王杨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5 | 分类号: | B01J23/75;B01J23/755;B01J37/02;B01J37/08;B01J37/18;C02F1/72;C02F101/34;C02F101/3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张玉玲;潘炜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化合物 负载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1.体相金属间化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可溶性金属盐浸渍于多孔生物炭的孔道中,经热解制得;
所述可溶性金属盐包括铜盐和镍盐;
所述多孔生物炭中富集有钴,通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加入钴化合物,植物将钴元素吸收,收集植物烧结制得,所述烧结在惰性气体中进行;所述植物栽培方式为将植物在营养液中培育,所述钴化合物中钴元素在营养液中的浓度为100~300mg/L;
所述热解时保护气氛为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和还原气体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镍盐和生物炭的重量比为1:(1~20):(1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化合物包括离子态钴和/或络合态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化合物为离子态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温度为300~600℃,烧结时间为0.5~5h,升温速率为1~6℃/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之前,对粉碎的生物质酸处理,提高生物炭的表面酸性,增加孔结构,所述酸为强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盐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时间为5~48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处理时间为5~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包括:
第一阶段:热解温度为200~350℃,热解时间为0.1~2h,升温速率为0.5~3℃/min;
第二阶段:热解温度为400~600℃,热解时间为0.5~3h,升温速率为1~5℃/min;
第三阶段:热解温度为650~900℃,热解时间为0.1~1h,升温速率为5~9℃/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4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