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7448.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严建文;洪兆溪;冯毅雄;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郭楚媛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成型 熔铸 水冷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属于热成型模具技术领域。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包括有模具基体和总控制器,所述模具基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随形水道,所述随形水道由钢管依据所述模具基体外轮廓表面变化弯制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随形水道和温控装置的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能够对于表面形状复杂的模具实现高效均匀冷却,并根据间接热成型的不同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实现控制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
背景技术
高强度钢板的成形加工主要采用热成型工艺来实现。热成型工艺的过程是:将待加工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奥氏体化,然后再将其送入特制的水冷模具中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冷却,使得奥氏体组织转化为马氏体组织,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强度,并在冷却过程中利用模具的型腔对其进行约束,保证成品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
目前热成型工艺分成两大类:直接热成型工艺和间接热成型工艺。直接热成型工艺出现较早,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热成型工艺。间接热成型工艺比直接热成型工艺多了冷冲预成形工序,工艺出现较迟,目前应用不多,但其加工的产品范围可以覆盖甚至超越直接热成型工艺,未来有望取代直接热成型工艺。
在间接热成型加工过程中,模具的冷却能力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使用钻孔的方式得到的冷却水道多为直道,对于表面形状复杂的间接热成型模具难以实现高效均匀冷却效果;此外,目前的热成型模具冷却能力较为单一,无法满足间接热成型过程中冲压、保压以及回程过程中对于模具温度的不同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随形水道和温控装置的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能够对于表面形状复杂的模具实现高效均匀冷却,并根据间接热成型的不同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实现控制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包括有模具基体,所述模具基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随形水道,所述随形水道由钢管依据所述模具基体外轮廓表面变化弯制而成,所述随形水道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处安装有温控装置。
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有流量控制阀、水道入口温度传感器、水道出口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总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水道入口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随形水道的入水口处,所述水道出口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固定安装在随形水道的出水口处,所述总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模具基体表面,所述流量控制阀、水道入口温度传感器、水道出口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均与总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随形水道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随形水道的中心与模具基体表面轮廓的距离相等,所述随形水道的中心与模具基体表面轮廓的距离为随形水道横截面直径的1.5倍。
优选地,多个所述随形水道在模具基体上呈纵向非完全均布平行排列,模具基体横截面轮廓曲率大处相邻的随形水道中心距离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温控装置,使用时,根据间接热成型在冲压、保压、回程等不同阶段对模具基体温度的要求,当需要快速降低水冷模具的温度时,总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流量控制阀使其增大开度,从而使得流量增大,实现模具基体的快速降温;当需要慢速降低水冷模具的温度时,总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流量控制阀使其减小开度,从而使得流量减小,实现模具基体的慢速降温。总控制器还会根据水道入口温度传感器、水道出口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的反馈对控制信号作出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具有随形水道和温控装置的间接热成型熔铸式水冷模具能够利用随形水道达到高效均匀冷却的效果,并利用温控装置实现根据间接热成型在冲压、保压、回程等不同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实现控制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4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