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包装材料、包装膜袋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7428.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飞;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仁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L75/04;C08J5/18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包装材料 包装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包装材料,属于包装材料领域,它包括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基热塑性聚氨酯PPCU、ADR扩链剂和的添加剂;它是以PLA为主材,添加PBAT、PBS、PPCU的四元共混体系的可降解包装材料,并以ADR为扩链剂,通过冷结晶的方式,制备而成的高透明度且机械性能优良的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果蔬保鲜的高透明可降解包装材料、膜袋,及膜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果蔬的产业大国,但在果蔬保鲜领域,我国每年的果蔬腐烂率在25-30%,每年损耗的果蔬超过上亿吨,经济损耗超过1000亿元。目前包装果蔬的主要材料是PP和PE等树脂材料,几乎不具备保鲜功能,而且不能实现生物降解,用量巨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果蔬保鲜包装,延长果蔬的货架期,将能大大减少果蔬在运输、贮存时的腐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包括PLA、PBAT、PCL、PPC、PHA、PBS等,与传统塑料相比,这些材料可以在堆肥条件下,很快降解,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但是这些材料通常难以加工,而且有其性能局限,通过改性和添加无机填料容易制成不透明的包装薄膜和购物袋,但是很难加工成机械性能优良的透明包装薄膜,当然更难制成具有果蔬保鲜功能的透明薄膜。
中国专利CN109438940A公开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果蔬保鲜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将射干、姜黄、杨树花中草药复方提取物溶液和壳聚糖-抗氧化纳米颗粒混合制备抑菌-抗氧化的纳米粉末,然后将其添加到聚乳酸树脂中,制备果蔬保鲜膜,延长果蔬的寿命。该专利采用单一的聚乳酸树脂作为基材,薄膜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差,材料承重效果差,难以作为包装薄膜使用。
中国专利CN104691067A公开一种气体透过率可调的生物降解多层材料,采用至少包括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AT)/PBAT-扩链剂--聚碳酸亚丙酯(PBAT-Co-PPC)/PPC共混物层、PBAT/PBAT-扩链剂-聚乳酸(PBAT-Co-PLA)/PLA共混物层、PBAT/PBAT-扩链剂-聚羟基烷酸酯(PBAT-Co-PHA)/PHA共混物层的一种构成,共混物树脂分别通过双螺杆反应挤出获得,多层材料通过挤出共挤方法生产,多层材料具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透过率可调节的功能,可以实现果蔬保鲜。该专利为多层材料,其中每一层是通过2种树脂基材实现的,通过这种二元体系,通过两种树脂的互补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难以达到较优的水平。而且PBAT作为主要材料,含量较高,难以制备透明度较高的薄膜,通过多层的方式气体的透过调节性能受到局限,无法达到较佳的水平,这也会影响其果蔬保鲜的效果。
中国专利CN101724250公开一种PPC与PBAT、PLA、PBS共混物,其中PBAT、PLA及PBS之和与PPC的质量比为10~150:100,PBAT、PLA及PBS中的每一种组分所占三者之和的比例不低于5%,可以改善PPC的发粘结块现象,同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PPC有很大改善。该专利采用4种树脂基材,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获得提升,但是由于是以PPC为基材,其含量大于40%,该材料不具备果蔬保鲜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包装材料,它以PLA为主材,添加PBAT、PBS、PPCU的四元共混体系的可降解包装材料,并以ADR为扩链剂,通过冷结晶的方式制成,制备了透明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薄膜;
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膜,具有高透明度,机械性能优良;
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仁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绍兴仁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