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76668.3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4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贺晓金;王光磊;袁强;陆超;姚秋原;孟繁新;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
| 主分类号: | H01L29/868 | 分类号: | H01L29/868;H01L29/06;H01L29/36;H01L21/329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汪劲松 |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区和P区,P区扩散在N区上端面中部的凹槽内,所述N区包括依次在N+区(1)上生长的N缓冲区(2)和外延区(3),所述P区包括P base区(4)和P+区(5),P base区(4)嵌入外延区(3)的上端面中部,所述P+区(5)扩散在P base区(4)的两端,所述外延区(3)的上端面外端制作有钝化层(6),外延区(3)的中心制作有阳极金属层(7),N+区(1)的底部制作有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依次覆盖在N+区(1)底部的钛层(8)、镍层(9)、银层(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金属层(7)中部与Pbase区(4)接触,阳极金属层(7)的边缘搭接在钝化层(6)的上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5)对称镶嵌在P base区(4)的两端且部分融合在P base区(4)内。
5.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制作衬底,在衬底上端面依次生长N缓冲层和N-外延层;
2)在N-外延层上通过热氧化生长氧化层;
3)在氧化层中部两端进行光刻、刻蚀出两个对称的P+区扩散窗口;
4)在窗口内进行P+区硼预扩、P+区硼主扩散,并生长热氧化层;
5)对晶圆进行光刻、刻蚀出P base区离子注入窗口;
6)进行P base区硼注入、推阱;
7)在N-外延层、P+区、P base区表面上进行磷硅玻璃和氮化硅薄膜淀积形成钝化层;
8)将衬底底部减薄;
9)在衬底底部进行铂扩散;
10)进行氮化硅、磷硅玻璃和氧化硅光刻形成蒸发窗口;
11)在蒸发窗口进行金属Al蒸发,并进行金属刻蚀形成正面金属电极;
12)对晶圆进行正面金属Al合金;
13)进行衬底减薄;
14)在衬底底部进行金属化,依次为钛、镍、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缓冲区和N-外延区的厚度均为6~7μm,电阻分别为2~3Ω·cm和30~35Ω·c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采用干氧+湿氧+干氧工艺氧化层生长温度为1000~1100℃,生长时间为80~120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区硼预扩扩散源采用固态扩散源,预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80~1010℃,50~65min;P+区硼主扩散采用氧化+推阱的方式,硼主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20~1160℃,160~175min。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 base区硼注入的注入剂量和能量分别为5e15cm-2、100keV,然后通过氧化+推阱的方式进行硼主扩散,硼主扩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30~1060℃、70~90min。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快恢复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首先采用PECVD方式淀积薄膜厚度为0.45~0.55um的磷硅玻璃PSG;然后采用LPCVD方式淀积薄膜厚度为0.25~0.35um的氮化硅Si3N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未经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6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零部件研发用数据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夹具开度可微调的线缆剥皮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