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墙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6619.X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6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尤勇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1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远明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生成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幕墙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其中所述塑形指令用以指示立体子幕墙调整为无曲面子幕墙和/或有曲面子幕墙,所述立体子幕墙可组成立体幕墙;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当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为曲面塑形指令时,获取每一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以及根据每一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构建立体子幕墙模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幕墙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自动化生成幕墙的方式,避免了施工队需手动测量子幕墙的繁琐流程,进而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幕墙的生成方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施工队建设幕墙时,出于建设难度与建设成本的考虑,通常是将一个幕墙划分为多个子幕墙,通过拼接子幕墙的方式得到成品幕墙。因此,幕墙的划分方式直接决定了最终得到的成品幕墙是否符合施工队的实际建设需求。
由于有些幕墙的表面带有一定曲度,故拼接该幕墙的子幕墙的设计难度更高,如果由人力统计每一块子幕墙的各项参数,那么将大大提升施工队的建设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幕墙的生成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解决幕墙参数统计效率低且统计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幕墙的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其中所述塑形指令用以指示立体子幕墙调整为无曲面子幕墙和/或有曲面子幕墙,所述立体子幕墙可组成立体幕墙;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当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为曲面塑形指令时,获取每一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以及根据每一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构建立体子幕墙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的步骤之前,包括:通过预设的降维模型,转换立体幕墙为平面幕墙;通过预设的平面分割模型,划分所述平面幕墙为多个平面子幕墙;以及通过预设的升维模型,转换平面子幕墙为立体子幕墙。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的步骤中,当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为平面塑形指令,则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立体子幕墙的所有点,获得平均中心点和平均法向量;根据所述平均中心点和所述平均法向量,转换立体子幕墙为无曲面子幕墙。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的步骤中,若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为曲面塑形指令,则执行以下步骤:判断同一立体子幕墙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最小夹角是否在一预设角度内;以及若判定同一立体子幕墙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最小夹角在所述预设角度内,合并相邻的两条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一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构建立体子幕墙模型的步骤,包括:计算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根据预设的幕墙模型库,生成与立体子幕墙的点的数量对应的立体子幕墙模型;以及调整所述立体子幕墙模型的位置,以使所述立体子幕墙模型的中心点与立体子幕墙的中心点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立体子幕墙的当前塑形指令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轴网面;以及根据所述轴网面以及预设的分割参数,得到立体子幕墙。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轴网面以及预设的分割参数,得到立体子幕墙的步骤之后,包括:判断同一立体子幕墙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最小夹角是否在一预设角度内;以及若判定同一立体子幕墙中相邻的两条线段的最小夹角在所述预设角度内,合并相邻的两条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轴网面的步骤包括:获取立体幕墙的两条初始轴网线;获取两条初始轴网线之间的所有轴网线;以及根据两条初始轴网线以及两条初始轴网线之间的所有轴网线生成相应的轴网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