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骨修复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植入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6135.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尚铁亮;王端;朱向东;张兴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32 | 分类号: | A61F2/32;A61F2/34;A61F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黄贤炬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复 具有 泊松比 效应 植入 | ||
1.一种用于骨修复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假体包括由多个胞元在三维空间排列形成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65%至95%,所述胞元包括基体部和支撑部,所述基体部为由多个具有二维结构的井型支架形成的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棱柱状结构,支撑部包括第一支肋和两个第二支肋,所述第一支肋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内以用于连接所述井型支架,所述第二支肋分别设置在所述基体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部包括侧壁区和中央区,所述侧壁区由四个二维结构的井型支架环绕形成,所述中央区包括两个二维结构的井型支架,所述中央区的每个井型支架连接所述侧壁区的相对的两个井型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型支架包括4个完全相同且呈轴对称的V型撑杆,所述V型撑杆包括1个顶点和2个端点,所述井型支架包括第一V型撑杆组和第二V型撑杆组,所述第一V型撑杆组由顶点相对且顶点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的呈轴对称的两个V型撑杆组成,所述第二V型撑杆组由端点相对且端点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的呈轴对称的两个V型撑杆组成,在所述侧壁区中,相邻的两个井型支架的第一V型撑杆组的端点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区,两个所述井型支架相互垂直且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点为两个井型支架的第二V型撑杆组的顶点,该第二V型撑杆组的端点连接侧壁区的井型支架的第一V型撑杆组的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二维结构的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X型横杆,所述第一支肋为由4个X型横杆连接形成的十字结构,所述第二支肋由4个X型横杆环绕形成的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X型横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形成为横梁结构,两个杆体交叉连接以形成所述X型横杆,所述X型横杆呈中心对称,其中,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向相对两侧发生偏转以形成两个拐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肋内的相邻两个X型横杆以所述拐角部作为连接点,其中任一X型横杆将第一组的第一相邻拐角部中的拐角部与其他X型横杆的拐角部连接以形成呈十字结构的所述第一支肋,所述第一支肋内的各个X型横杆将第二组的第一相邻拐角部分别与所述侧壁区的一个井型支架的第二V型撑杆组中的顶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肋内的相邻两个X型横杆以所述拐角部作为连接点,其中任一X型横杆将第一组的第二相邻拐角部中的拐角部与其他X型横杆的拐角部连接以环绕形成所述第二支肋,所述第二支肋内的各个X型横杆将第二组的第二相邻拐角部分别与所述侧壁区的井型支架的第二V型撑杆组中的端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400-20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入假体采用生物相容性的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形成为髋关节、骨棒、骨钉、臼杯、半月板、椎间融合器中的至少一种植入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1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挤压在线风冷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冷电驱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