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氰酸氨吸收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6056.4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秦中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山巨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廖龙春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氰酸 吸收塔 | ||
本发明属于气体的化学或生物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氰酸氨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上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上连通有环形的进液管,进液管的内圈设有喷洒范围覆盖整个进液管内圈的雾化喷头;还包括气体分散件,气体分散件包括固定在塔体内的安装板,安装板内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环形通道,安装板中部设有导气腔,安装板上还设有将环形通道和导气腔连通的导气槽;安装板中部固定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分流套筒,分流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分流孔;安装板上设有供液体流下的缺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吸收塔中由于填料的设置,在通入塔身的液体较多时,液体在填料上堆积、液泛,导致产物泄漏,降低产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的化学或生物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氰酸氨吸收塔。
背景技术
氢氰酸在生产的过程中,气体中会夹杂氨,因此为了确保制备的氢氰酸的纯度,需要利用吸收塔对气体中的氨进行吸收。现目前的吸收塔通常包括塔体,塔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塔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下部设有进气口;塔体内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还设置有填料。使用时从进气口通入气体,并从进液口加入液体,而塔身内设置有填料,填料的B表面较大,能够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混合均匀度。但是随着产业的扩张,对于物质产量的要求逐渐增加,为了提升效率,便会增大单位时间内通入的气体和液体的量,而液体量的增加,会导致填料上堆积的液体较多,出现液泛的情况,使得通入的单位气体的物质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氢氰酸氨吸收塔,以解决现有的吸收塔中由于填料的设置,在氢氰酸产量较大的情况下,通入塔身的液体较多,液体在填料上堆积,出现液泛的情况,从而导致产物泄漏,降低产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氰酸氨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气口、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上连通有一根环形的进液管,进液管的外圈固定在塔体内壁,进液管的内圈设置有若干喷洒范围覆盖进液管内圈的雾化喷头;还包括一个气体分散件,气体分散件包括固定在塔体内部的安装板,安装板内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环形通道,安装板中部设有导气腔,安装板上还设有若干条将环形通道和导气腔连通的导气槽;安装板顶面的中部固定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分流套筒,分流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分流孔;安装板上设有供液体流下的缺口。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
通过进气口将气体导入塔体内,并通过进液口导入液体,液体进入进液管后,通过雾化喷头进行雾化后喷出,与气体接触反应;而且雾化喷头喷出的液体布满整个进液管的内圈,因此气体向上流动至进液管位置处时,还能够通过液体与气体接触进行二次反应,提高气体内氨的吸收效果。气体通过与液体接触反应吸收氨之后,再通过顶部的出气口排出,而与气体进行接触反应后的液体落至塔体底部,再通过出液口排出。
导入气体时,气体依次经过环形通道、导气槽和导气腔再进入分流套筒内,并通过分流套筒外壁上的分流口流出,由于气体移动的路径较长,在此过程中,通过能量的损失,能够减缓气体的流速,从而减缓气体在塔体内的流速;并且气体通过外壁上的分流孔流出,使得气体的流出角度是水平的,不会快速的上移,从而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提升对气体内的氨的吸收效果。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未设置填料,因此液体进入塔体后,不会在塔体上部堆积,进而能避免出现液泛的情况,不会对产物的产量造成影响;
2、通过在环形的进液管内圈设置雾化喷头,能够通过雾化喷头对液体进行雾化,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氨吸收的效果;液体喷出后,向下落的过程中会与向上的气体接触,实现与气体接触反应;而且能够在进液管内圈形成雾化后的水幕,能够在气体通过时进行二次接触反应,提高氨吸收的效果;
3、通过设置气体分散件能够对气体进行分散,提高气体在塔体内扩散范围,进而提升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升对气体中氨的吸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山巨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山巨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