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4341.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华;王华良;林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内部 斜顶脱 倒扣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包括型芯和型腔,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型芯内的拉塑件变形组件,拉塑件变形组件包括用于带动产品变形的小滑块和用于带动小滑块移动的大滑块,大滑块和小滑块均滑动在型芯上,小滑块一侧顶住型芯,另一侧嵌设在大滑块内。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使内部倒扣脱模顺利,保证产品质量,废品率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注塑模具制造塑料件,若在塑料产品中有内部倒扣,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顶板推动塑料产品的四周向外脱模,中间的顶块同时推动塑料产品下的内部倒扣强制向外脱模,或型腔开模时带动滑块向外脱模,或油缸驱动带动滑块脱模。而由于产品内部倒扣的外壁与内壁都在之中,当滑块在强制向外脱模时,则会拉断内部倒扣,使其断在滑块中,这样不仅产品报废,还影响下次注塑。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具有倒扣脱模功能的注塑模具”,其公告号CN209718509U,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下模架上设有与下模架相螺栓式固定连接的下注塑模,上模架上设有与下注塑模相活动式触接的上注塑模。上注塑模包括上注塑模体,上注塑模体内设有与上注塑模体相嵌套的上模倒扣脱模结构。下注塑模包括下注塑模体,下注塑模体内设有与下注塑模体相嵌套的下模倒扣脱模结构,下模倒扣脱模结构与上模倒扣脱模结构相活动式触接。该技术方案中难以对内部倒扣的注塑件进行倒扣脱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产品内部倒扣时产品易报废还会影响下次注塑等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使内部倒扣脱模顺利,保证产品质量,废品率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包括型芯和型腔,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型芯内的拉塑件变形组件,拉塑件变形组件包括用于带动产品变形的小滑块和用于带动小滑块移动的大滑块,大滑块和小滑块均滑动在型芯上,小滑块一侧顶住型芯,另一侧嵌设在大滑块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产品脱模时,大滑块朝向远离产品的后方移动,大滑块移动的同时带动小滑块向后移动,小滑块勾住产品使产品向外发生变形,从而脱离倒扣结构,另外产品的变形量不大,因此不会对产品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产品实现顺利取件,保证产品质量,且废品率低,且操作方便,在开模的同时大滑块就向后移动使产品内部倒扣脱模,生产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小滑块包括用于连接产品的勾板和用于连接大滑块的滑板,在滑板上远离勾板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在大滑块上设置有用于拉动小滑块移动的限位拉板,在小滑块滑动状态时,限位拉板与限位凸起抵接。小滑块通过勾板将产品构筑,大滑块通过限位拉板抵接限位凸起进而将小滑块拉动,操作便捷。
作为优选,在合模状态下,限位拉板一侧与勾板抵接,另一侧与限位凸起存在避空间距H。
避空间距H的设置使小滑块不会第一时间跟随大滑块向后走,即大滑块后移一段距离后,小滑块才会跟着大滑块向后与运动,使大滑块和小滑块的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差,使产品能实现内部倒扣脱模的同时具有较小的变形量,避免对产品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同时还保证产品能顺利取出。
作为优选,在小滑块和大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轴线方向与大/小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在合模状态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弹簧用于避免小滑块在前期跟随大滑块移动,第一弹簧的设置对小滑块形成向前的力,这就避免在限位拉板和限位凸起之间存在间距的状态下,大滑块移动的同时小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跟随大滑块移动造成不便。
作为优选,在勾板上端靠近滑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台阶面,在合模状态时,台阶面与限位拉板的上侧面形成平滑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