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态数据缺失下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74161.4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5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龙;冯勇;訾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8/214 | 分类号: | G06F18/214;G06F18/2321;G06N3/0464;G06N3/08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模态 数据 缺失 监督 异常 检测 方法 | ||
1.多模态数据缺失下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多个工业传感器采集机械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建立多模态数据集,对该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
步骤2:构建用于多模态数据缺失下异常检测的无监督深度网络模型;所述用于多模态数据缺失下异常检测的无监督深度网络模型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为自编码器组,第二个模块为具有跳跃连接的多通道自编码器;其中,第一个模块中每个自编码器由编码器、全连层和解码器组成,第二个模块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两个模块中,每个编码器均由多个下卷积块组成,下卷积块由卷积层、批归一化层和LeakyReLU函数层构成;每个解码器由多个上卷积块组成,上卷积块由转置卷积层、批归一化层和ReLU函数层构成;
第一个模块实现模态内融合和缺失模态重建;编码器将输入的多模态数据映射到隐空间,过程表示为:
式中:为第i模态中第j源x(i,j)经过编码器和全连层后得到的隐向量,W1、W2分别表示两个全连层的权重,b1、b2分别表示两个全连层的偏置,δ为激活函数;
通过模态内融合重建缺失模态,公式如下:
式中:a(i,j)为模态内融合权重;表示向量的第k个分量,Nz为该向量的长度;为第i模态特征的平均表示,ε为一个极小的正数;为所有模态特征的平均表示;为重建的第i模态中第j源隐向量;
解码器将多模态隐向量映射到样本空间,过程表示为:
式中:为由编码器得到的第一次重构样本的第i模态第j源;
第二个模块实现模态间融合,具有跳跃连接的多通道自编码器每一层的处理过程为:
式中:为第二个模块中编码器第k层的输入,为该层输出;为第二个模块中解码器第k层的输出,为第二个模块中解码器第k+1层的输出,为特征维度拼接操作,第二个模块前向传播过程表示为:
式中:z2为第一次重构样本经过编码器E2得到的隐向量,由第一个模块得到的重构数据拼接而成;为由编码器D2得到的第二次重构样本;
步骤3:使用步骤1中的训练集对步骤2中构建的无监督深度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步骤4:使用步骤3得到的异常检测模型对步骤1中的训练集进行推理并得到训练集样本异常值,重建训练集样本异常值的概率分布,根据该分布和置信度确定异常检测阈值;
步骤5:使用步骤3得到的异常检测模型对步骤1中的测试集进行推理并得到测试集样本的异常值,根据步骤4得到的阈值给出测试集样本的异常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数据缺失下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预处理过程包括样本化、标签化和归一化;
对多模态数据集进行样本化处理,具体为:使用固定长度的滑动时窗从该数据集包含的多传感器时间序列中逐一提取样本,公式为:
式中:为第k个样本,xj为第j个传感器获得的时间序列,M为模态个数,Si代表第i个模态内的源数目即传感器个数,L为时窗长度,di为该样本第i模态缺失源的数目;
对样本化的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为未归一化样本的第i个分量,x(i)为归一化样本的第i个分量,min(·)为取最小值函数,max(·)为取最大值函数;
对归一化的数据集进行标签化处理,样本标签为二维元组(A,B),其中,A代表样本来源设备的运行状态,B表示样本模态是否完整,具体为:将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获得的样本即正常样本标记为A=0,将设备异常状态下获得的样本即异常样本标记为A=1;将模态缺失即di0的样本标记为B=0,将模态完整即di=0的样本标记为B=1;
对标签化的数据集进行划分:从标签为(0,1)的样本中选取1/3作为训练集,将其余样本作为测试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1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