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73960.X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鲁伟;蒋增辉;杨云军;陈刚;卢天宇;薛飞;董垒;王誉超;秦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风洞 投放 模型 试验 发射 机构 | ||
1.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爪(4)和发射套筒(5);
发射套筒(5)为筒形结构,表面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包括夹持段滑道(71)和分离段滑道;
发射爪(4)设于内置飞行器(6)头部与发射套筒(5)之间;外部气缸推杆(1)与发射爪(4)固定连接,并与内置飞行器(6)头部接触;
外部气缸推杆(1)推动发射爪(4)沿滑道运动,发射爪(4)在夹持段滑道运动时,夹紧内置飞行器(6)并带动其运动;发射爪(4)在分离段滑道运动时,发射爪(4)与内置飞行器(6)分离;
所述发射套筒(5)所设的夹持段滑道(71)为直线滑道;所述分离段滑道包括过渡段滑道(72)和全分离段滑道(73),所述过渡段滑道为向发射套筒(5)外部凸起的曲线滑道,所述全分离段滑道为直线滑道;
所述全分离段滑道(73)与发射套筒(5)轴线的距离大于夹持段滑道(71)与发射套筒(5)轴线的距离;
所述夹持段滑道(71)和全分离段滑道(73)与发射套筒(5)轴线平行;过渡段滑道(72)两端分别与夹持段滑道(71)和全分离段滑道(73)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滑道(72)为圆弧形,所述圆弧的曲率半径为2000~4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套筒(5)所设滑道为开设于发射套筒(5)筒壁上,且沿发射套筒(5)轴线的长条形开口;所述发射爪(4)为工字型,通过工字型凹槽安装于所述长条形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段滑道(71)外侧设有限位板;
所述发射爪(4)位于夹持段滑道(71)时,限位板压紧工字型结构顶部,实现发射爪(4)对内置飞行器(6)的夹紧;所述工字型结构底部与内置飞行器(6)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下表面压紧工字型结构顶部上表面,所述限位板下表面和工字型结构顶部上表面均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套筒(5)表面所设滑道为2个且关于发射套筒(5)轴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外部气缸推杆(1)与发射爪(4)通过推杆前段(2)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前段(2)一端与发射爪(4)通过连接销(3)连接,并与内置飞行器(6)头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向分离风洞投放模型试验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结构底部下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所述工字型结构底部下表面与内置飞行器(6)外表面所构成的圆柱面以及外部气缸推杆(1)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9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