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3845.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铭;向玉馨;郑雪情;赵艳;杨国莹;李寒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5/02 | 分类号: | F28D5/02;F23K1/04;F23K5/00;F23K5/20;B01D4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王妮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化工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四根呈环形排列的进烟管,四根进烟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盘管,四根弧形盘管呈环形排列且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排烟管,四根弧形盘管均设置在回收筒的内壁上。烟气由四根呈环形排列的进烟管进入,经由弧形盘管后从排烟管排出,当烟气在弧形盘管中流动时,烟气中的热量会通过弧形盘管传递到导热板上,另一方面环形的热能反射罩也能够对热量进行反射,使的弧形盘管的热量全部聚集向导热板,热量传递效率更高,能够有效的防止热量散失。本发明设计新颖,具有水与高温烟气之间的换热均匀充分、高温烟气的热量能够对燃烧炉的燃料进行预加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学加工过程,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煤化工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会携带大量的热量排出,提高了能量损失,降低了能量利用率,目前,煤化工燃烧高温烟气的热量回收利用率并不高,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12050679A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煤化工烟气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筒、导气单元、夹持固定单元和泄压单元,加热筒外端上套设有导气单元,加热筒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夹持固定单元,加热筒上端设置有泄压单元;本发明通过将管道绕卷以及在管道内部延长进给路线的方式,两方面同时延长了烟气在管道内留存的时间,从而使得烟气中的热量被更好的吸收,解决了过短的进给路线会导致烟气余热无法得到有效的吸收,从而浪费大量烟气中的热量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导气管道定位夹持的方法解决了由于气管会向下滑落,从而难以对水桶内的水分进行均匀的加热的问题。
上述专利中,虽然延长了水管与烟管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换热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
1、上述专利中,水与高温烟气之间的换热仍然不够均匀,热量难以充分利用,水也难以加热到较高的温度;
2、上述专利中,高温烟气的热量无法对燃烧炉的燃料进行预加热,潮湿的燃料直接投放进燃烧炉,会影响燃烧效率。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具备水与高温烟气之间的换热均匀充分、高温烟气的热量能够对燃烧炉的燃料进行预加热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水与高温烟气之间的换热均匀充分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煤化工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四根呈环形排列的进烟管,四根所述进烟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盘管,四根所述弧形盘管呈环形排列且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排烟管,四根所述弧形盘管均设置在回收筒的内壁上;
所述回收筒的内壁还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弧形盘管设置在回收筒的内壁与导热板之间,所述回收筒内部的中心处转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喷射头,当喷射头旋转喷水时,所述导热板用于对喷出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水管的外壁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水管在回收筒内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的内壁均匀的固定安装有环形筋条,所述环形筋条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所述环形筋条是导热材质,所述环形筋条用于增大导热板的发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