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3574.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钰轲;万永帅;郭成超;石明生;曹天才;韩沐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E02B7/06;E02B3/1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余炎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治 土石 渗漏 可视化 高聚物注浆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土石坝防渗抗漏处理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包括探测并确定渗漏通道位置,依据渗透通道在土石坝上确定钻孔位置,并施钻,完成该渗透通道的处理点位的布置;组装高聚物注浆装置,并下放入至相应的钻孔中,通过高聚物注浆装置中的摄像设备确定该钻孔与渗漏通道的交叉位置,精确定位注浆点位;调整相应的钻孔中高聚物注浆装置的注浆位置,启动注浆,并根据高聚物注浆装置中的检测设备对高聚物的反应情况进行监控;待高聚物反应达到设定要求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钻孔的注浆作业。本申请整体工艺能够实现可视化操控,对于注浆过程实现监控,并提高土石坝病害处治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石坝防渗抗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建设和生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土石坝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土石坝是指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土石料修筑的挡水结构物。其填筑材料易得,材料运输费用少,施工技术简单,地质适应性好,且总体造价较低,因此在国内外的应用都非常广泛,我国从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土提来防洪蓄水,根据相关数据,建国之后修筑的水坝之中,土石坝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我国很大部分的土石坝修筑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技术、经验以及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设计不周、地基处理不良、填筑质量不佳等现象比较多见,易于导致土石坝坝体开裂等病害,进而使得土石坝发生渗漏。有数据显示,在早期修筑的土石坝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存在病险问题。
高聚物注浆是近年来日渐成熟的一项新技术,向土体或结构中中注射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两种材料混合快速反应,而后体积迅速膨胀并形成泡沫状固体,可实现防渗加固、抬升等目的。高聚物注浆材料是基础设施工程防渗加固的新型环保型材料,具有非水反应、无毒、反应速度可控、固化快、高膨胀、抗渗、耐久性好等特性。因其施工速度快、对结构破坏小、工程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管道、机场道面、隧道、大坝、堤防等基础设施领域,解决了大量复杂的工程灾害问题。此类高聚物柔性材料又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和耐腐蚀性,目前高聚物注浆技术已成功的运用到土石堤坝防渗堵漏处治中,效果显著。在目前的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中,已实现使用相关探测设备确定土体以及土工设施脱空或者渗漏的大概位置,但是未能实现高聚物注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以及精准定位注浆。在汛期,多数土石坝的渗漏情况危急,且瞬息多变,急需一种高效快速的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对渗漏进行进行精准快速的定位及处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其整体工艺能够实现可视化操控,对于注浆过程实现监控,并提高土石坝病害处治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探测并确定渗漏通道位置,依据渗透通道在土石坝上确定钻孔位置,并施钻,完成该渗透通道的处理点位的布置;
b、组装高聚物注浆装置,并下放入至相应的钻孔中,通过高聚物注浆装置中的摄像设备确定该钻孔与渗漏通道的交叉位置,精确定位注浆点位;
c、调整相应的钻孔中高聚物注浆装置的注浆位置,启动注浆,并根据高聚物注浆装置中的检测设备对高聚物的反应情况进行监控;
d、待高聚物反应达到设定要求后,重复步骤b和c,进行下一钻孔的注浆作业。
根据本发明用于处治土石坝渗漏的可视化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优选地,在步骤a中,通过电法、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法或声呐探测法确定渗漏通道位置;在施钻前,确定渗透通道的进出口位置,并对渗透通道的进口通过膜袋注浆法进行封堵,在渗透通道的进口处布设有与膜袋并行的辅助注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