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香型工艺黑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3253.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A23F3/12;A23F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倪建娣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香型 工艺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香型工艺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采摘原料茶叶、茉莉花、玫瑰花和桂花;将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放入四十度的温水中浸泡三十分钟;将原料茶叶和桂花瓣混合后,进行手工杀青;将渥堆适度的茶坯与花坯进行复揉;接着,采用七星灶对茶叶进行烘焙;让茶叶自然晾置干燥。本发明中,首先,将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与茶叶放在一起手工杀青,使得花瓣中的芳香油与茶叶充分混合,并将茶叶中的青草气消除,使得茶叶的香气与花瓣中的香气显出,且保持一致,其次,在烘焙的过程中,位于底层网罩的花香蒸汽将透过上层网罩熏染茶叶,使得茶叶在制备完成后,具有浓郁的花香味,提高茶叶入口的口感,从而提高茶叶的饮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香型工艺黑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
茶叶的饮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用人员大多通过茶叶的色香味来辨别茶叶的好坏,但是大多茶叶的色香味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需要饮用人员仔细的品味才能体会出来,然而大多数的非专业消费者并不能明显的品味出茶叶品级的不同,从而导致现有的黑茶的口味较为单一,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花香型工艺黑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香型工艺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采摘原料茶叶、茉莉花、玫瑰花和桂花;
S2、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将茉莉花、玫瑰花和桂花的花瓣进行剥离,接着将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放入四十度的温水中浸泡三十分钟;
S3、将原料茶叶、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混合后,共同放入大口径锅中进行手工杀青;
S4、将杀青后的原料茶叶、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筛分后,分别对其进行揉捻;
S5、将茶叶分成三份,并将每份茶叶分别与少量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混合渥堆,渥堆的过程中将湿布和蓑衣盖在其外侧;
S6、将渥堆适度的茶坯与花坯进行复揉,复揉后及时进行干燥;
S7、将剩余的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平铺在烘焙机构的底层的网罩上,并采用隔板将不同种类的花瓣分隔开来,将三份黑茶分别平铺在烘焙机构上层网罩上,并使得每一份茶叶正对相应种类的花瓣,接着,采用七星灶对茶叶进行烘焙;
S8、将制备好的茶叶至于阴凉通风的位置,让茶叶自然晾置干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原料茶叶、茉莉花瓣、玫瑰花瓣和桂花瓣按照2:1:1:1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手工杀青采用高温快炒,使锅温维持在300^350摄氏度,炒至两分钟左右,完成杀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揉捻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渥堆的室温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在渥堆五至六个小时之后进行一次翻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金川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临床医疗托盘车
- 下一篇:氮化铝压电MEMS谐振式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