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777.8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李存志;谢爱军;付振明;姜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李玉宾 |
地址: | 2667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条 套筒 加工 工艺 | ||
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涉及链传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取原材料;步骤(2)、下料;步骤(3)、钻孔;步骤(4)、粗车削;步骤(5)、热处理;步骤(6)、抛丸;步骤(7)、无心磨磨削;步骤(8)、内径精车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在保证套筒表面硬度和渗碳层深度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套筒热处理产生的变形,提高链系统框架精度,同时改善轴套、滚套的接触状态,增强链条的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链传动领域的技术突破,许多涉及大规格链条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始逐渐寻求国内合作供应商,但受限于传统的制造工艺,国内大部分链条厂家所生产的大规格链条耐磨性、使用寿命等性能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国内小规格链条一般采用卷制或钢管套筒,中大规格链条则采用钢管或机加工套筒,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套筒通常进行渗碳或碳氮共渗等增强表面硬度的热处理方式,然后进行简单的表面处理,如抛光、抛丸等工序。此种热处理方式虽然提高了套筒硬度,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零件变形的弊端,特别体现在稍大规格的套筒上,内径变形量能够达到0.15mm以上,外径变形量能够达到0.1mm以上,造成套筒尺寸误差、形位公差增大,一方面造成链条组装框架的装配精度下降,链条运行不平稳,另一方面使得两个零件不能完全均匀接触,影响套筒内径与销轴、外径与滚子的受力接触面,降低链条整体的耐磨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在保证套筒表面硬度和渗碳层深度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套筒热处理产生的变形,提高链系统框架精度,同时改善轴套、滚套的接触状态,增强链条的耐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原材料:选取低碳合金钢圆棒材料;
(2)、下料:将圆棒材料截断成定长的毛坯;
(3)、钻孔:将毛坯根据成品内径尺寸保留一定余量,采用立钻加工成筒料;
(4)、粗车削:对筒料的外径、内径去除部分余量,减少热处理后的加工余量;
(5)、热处理:采用渗碳淬火、回火工艺对工件进行热处理;
(6)、通过抛丸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皮;
(7)、通过无心磨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使工件外径达到成品套筒的外径标准;
(8)、内径精车削,将工件内径加工成成品套筒的内径标准,从而完成成品套筒加工。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中,粗车削后半成品套筒的内径d’与成品套筒的内径d的关系满足于:d’=d-(D-d)*(2%~3.5%),粗车削后半成品套筒的外径D’与成品套筒的外径D的关系满足于:D’=D+(D-d)*(1.8%~2.5%)。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5)中,热处理渗碳层深度h与成品套筒内径d、成品套筒外径D的关系满足于:h=0.5*(D-d)*(14%~23%)。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8)中,内径精车削时,内径精车削套筒长度的一半,并保留0.3mm的内径余量,倒头加工套筒长度的另一半,并保留0.3mm的内径余量,然后一次装夹精车削至成品内径。
本发明一种链条用套筒加工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工艺热处理前进行粗加工,热处理后进行无心磨、内径精车加工能够消除渗碳热处理产生的零件变形问题,提高了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整链的装配误差,同时改善轴套、滚套的接触状态,降低套筒变形对接触区域的影响,提高链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