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295.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5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占瑜;汪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evit 平台 建筑 净高 云图 自动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方法及系统。进行建筑的净高数据的分析与获取,得到整个楼层的净高数据;进行净高云图生成,基于测量点,在BIM模型内批量生成体量,根据该处测量点的净高来控制体量截面的填充颜色,通过剖面图,即可得到内置净高云图。通过提取数据库里面的点云信息,运用WPF+GDI画图工具,根据每个测量点的坐标绘制出矩形,用测量点处的净高来控制矩形的填充颜色,即可得到外置净高云图。本发明实现了建筑净高云图快速自动生成,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进行净高分析的效率,大大减少了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时间,并切实保障了建筑各个位置的净高满足建筑的适用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业继CAD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它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推进作用。在设计阶段,对模型进行净空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但净空的计算由于涉及三维空间,计算复杂,工程量大,也非常容易出错。同时,设计师是基于CAD的平面设计,而净空反映的是一个空间的指标,各专业的设计师在设计同一个建筑时,很难做到协同设计,所以很难全面考虑净空这个重要指标。现阶段,工程师们对一栋建筑物进行净高分析,是将Revit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用软件来测量两点的竖向垂直距离,来得到该部位的净高,通过测量每个区域的最低净高,得到不同区域的净高,人为的赋予不同的颜色才得到整个项目的净高分析色块图。对于整个建筑物而言,有很多部位净高都不一样,需要我们一次次的去测得每个部位的净高,使得对一栋建筑物进行净高分析时存在较多的重复性工作,且操作较为繁琐。
针对上述问题,借助Revit的二次开发技术,利用RevitAPI和C#语言编程实现了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程序开发,将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进行净高分析的效率,大大减少了在这两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时间,从而完善Revit的功能,为BIM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建筑净高云图快速自动生成,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进行净高分析的效率,大大减少了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时间,并切实保障了建筑各个位置的净高满足建筑的适用性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前期操作设置:打开BIM模型,启动BIM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程序,并设置检测精度和净高要求参数;
(2)用户控制操作“选择楼层”功能模块,使程序自动获取Revit项目中的楼层标高信息,根据用户的选择,来对某楼层进行分析;
(3)用户控制操作“分析净高”功能模块,使程序对选择的楼层进行分析,将各项数据信息显示在交互面板上,同时也将各项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得到点云数据信息;
(4)用户控制操作“定位平面视图”功能模块,选择信息面板中的一行,即可在平面视图中进行定位;
(5)用户控制操作“定位三维视图”功能模块,选择信息面板中的一行,即可在三维视图中进行定位;
(6)用户控制操作“生成内置云图”功能模块,使程序在模型中每个测量点处生成体量,体量截面的填充颜色由该处净高控制,通过剖面图,得到内置净高云图;
(7)用户控制操作“数据库出图”功能模块,使程序读取数据库中的点云数据,通过WPF+GDI的画图工具,生成外置净高云图,从而完成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过程。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启动BIM建筑净高云图自动生成程序为基于RevitAPI二次开发程序和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进行开发的插件,并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