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真空筒体内储有高静压水蒸发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1587.4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论;娄开立;颜燕;王新正;邰海军;张闻;楼雪薇;刘寅;王仕元;娄伟;娄山;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正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7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体内 储有高 静压 蒸发 装置 | ||
一种在真空筒体内储有高静压水蒸发的装置,它包括热交换器,若干个用于将冷剂水喷射成高速流动的雾状细小颗粒水、并将雾状细小颗粒水喷入热交换器的高压喷射口;所述高压喷射口通过喷射水系统管路与屏蔽水泵相连;所述热交换器是由若干排热交换器立管和曲形换热板组成冷媒水换热器,并由每排均布的若干根热交换器立管和以穿绕每排各热交换器立管方式设置的曲形换热板组成曲线型竖直换热通道;由高压喷射口喷出的高速雾状冷剂水流经换热器的曲线型竖直换热通道时,即聚集成水膜贴附在曲形换热板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换热器底部水池,经热交换器换热面的过程中冷剂水吸取冷媒水热能后蒸发成高动能的冷剂水蒸汽,高速从水平方向流向蒸发器出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水作制冷剂的制冷循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在高度真空的筒体产出具有较高动能的低温水蒸汽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以水作制冷剂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在高度真空的筒体内,冷剂水由筒体蓄水箱泵入到换热器上部,由喷口喷洒到蒸发器内,均匀的贴附在换热器的热交换表面流动。经热交换,冷剂水在极低的空间压力下,吸收交换管内冷媒水的热能汽化成水蒸汽。所以制作工程师尽可能让冷剂水均匀的贴附换热面外壁面流过。冷剂水由水泵内带出的动能,此时均为静压储存在冷剂水中。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汽不消耗能量,所以这一部分静压能又转换成动能。在高度真空的蒸发器中,冷剂水蒸汽所在的环境虽然压力极低,但在高速运动中的水蒸汽中,动能是不会转换成动能,因此冷剂水蒸汽具有高出蒸发器内静压的动能流出进入其它功能段。传统蒸发器运行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产出的冷剂水蒸汽的动压力不能满足进入更高静压的功能段,同时水蒸汽内携带大量的水分子团,影响制冷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静压冷剂水在高度真空的环境在冷媒水热交换器的壁面上均匀流动,高效蒸发成具有高动能的冷剂水蒸汽的在真空筒体内储有高静压水蒸发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在真空筒体内储有高静压水蒸发的装置它包括热交换器,若干个用于将冷剂水喷射成高速流动的雾状细小颗粒水、并将雾状细小颗粒水喷入热交换器的高压喷射口;所述高压喷射口通过喷射水系统管路与屏蔽水泵相连;所述热交换器是由若干排热交换器立管和曲形换热板组成冷媒水换热器,并由每排均布的若干根热交换器立管和以穿绕每排各热交换器立管方式设置的曲形换热板组成曲线型竖直换热通道;由高压喷射口喷出的高速雾状冷剂水流经换热器的曲线型竖直换热通道时,即聚集成水膜贴附在曲形换热板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换热器底部水池,经热交换器换热面的过程中冷剂水吸取冷媒水热能后蒸发成高动能的冷剂水蒸汽,高速从水平方向流向蒸发器出口。
本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立管的上端与冷媒水进水管相连通,热交换器立管的下端与冷媒水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屏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换热器底部水池相连通。
本发明在位于蒸发器出口端的曲形换热板延伸端设置有换热器出口导水板。
本发明的冷剂水是从蒸发器一侧与蒸发器出口方向一致,以使换热器产出的水蒸汽流动畅通。
冷剂水入口采用喷雾头,进入蒸发器的冷剂水在较大的压差作用下,雾化成细小的水滴和水分子团,高速流动的水雾进入到换热器后,与换热面接触后凝结成水膜,此时冷剂水的动压转换成静压,在换热器表面流动。
换热器由垂直的铜管(也可以用钢管铝管)和铝板(镀锌钢板)组成,其中铜管制作成多排、多列相错排列,铝板制作成弯曲折片型紧贴铜管安装。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冷剂水雾化后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均匀的进入换热器,比较传统蒸发器冷剂水,静压进入换热器,本发明冷剂水分配的更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正,未经王新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