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71582.1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8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盈;艾丽莎;徐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F17/16;G06F17/15;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尹莹莹 |
| 地址: | 52380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态 水系 连通 计算 城市 水质 改善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城市河流网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研究区域高程数据以及遥感影像图确定河网水系分布,调研河网水动力条件,调查河流横、纵断面、水闸、泵站位置、河网排污口位置及水量、污染物类型和浓度的污染源情况以及研究区域水质现状;
S2:关键污染因子筛选;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针对水质问题,对监测断面的常规指标进行分析,识别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关键污染因子;根据排污口位置以及关键污染因子分布,识别污染的主要河段;
S3: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依据城市河流水系河道地形、水动力边界条件,构建研究区域一维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城市河流水系各河流的流量大小,得到河流流量时空分布情况;根据识别得到的关键污染因子、排污口位置,结合水动力模拟结果,构建水质模型,识别污染的主要河段;通过长时间序列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模拟和验证,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
S4:建立城市河流水系网络结构;依据流量分级方法,以图论理论为基础建立描述河流拓扑结构的邻接矩阵;利用图论理论,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节点和边链接,通过节点数、链接数、边长度表征各个节点的流出产出,从而进行网络分析,表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变化,建立不同流量情景下的动态河流网络;
S5:以水质改善为目标提出调控方案;从关键河段水质达标、水盐平衡角度出发,根据研究区域水系连通现状,提出调控方案,改善水系格局与连通性;依据优先原则以及就近原则,通过改变河流水系结构上的连接状况、不同的连接组数、增添廊道、河道清淤,达到净化水质、抑制盐度的目标;通过情景分析法,构造不同连通度的河流水系网络,综合提出面向水质改善的整体调控方案;
S6:评价不同调控方案下水质改善效果;通过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学表征计算方法,定量分析改变连通度后的河流水系网络对于水质改善能力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常规指标包括:TN、TP、溶解氧、盐度、电导率、氨氮、pH、COD和BO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i=1,2K,n,n为样本数,j=1,2,K,p,p为样本中理化指标树木;
2、计算数据的协方差矩阵R;
3、求R的前m个特征值:λ1≥λ2≥λ3≥K≥λm,以及对应的特征向μ1,μ2,K,μm;
4、求m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原理:水动力模型将水流定义为不可压缩的一维均质流体,采用六点Abbott—Ionescu隐式差分格式,通过追赶法交替求解一维非恒定圣维南方程组,计算得到河道的水位流量、流速这些水力学数据,为污染物的扩散传输模拟提供计算基础,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
式中:Q为流量,m3/s;q为侧向入流,m3/s;A为过水面积,m2;h为水位,m;R为水力半径,m;C为谢才系数;α为动量修正系数;
水质模型是基于溶解或悬浮物质的一维质量守恒方程,即对流-扩散方程;该模块要求水动力模块在时间和空间上输出流量和水位、横截面积和水力半径,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式中C为物质浓度,mg/L;D为纵向扩散系数,m2/s;A为横断面面积,m2;K为线性衰减系数,1/d;C2为源/汇浓度,mg/L;q为旁侧入流流量,m3/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水系连通度计算的城市水系水质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图论理论:将河网水系概化为图模型;其中,将水系汇合点、边界条件看作顶点(v1、v2、v3、v4),河流水流通道看作悬挂边e1、边(e2、e4)或者多重边(e3、e5),用邻接矩阵表示河网图R=(rij)mn,rij是顶点vi和vj之间的关系;
水系环度a:
L为连接线数,N为节点个数(N≥3,N为整数);a指数表示现有节点形成的环路的存在程度,数值在0~1之间变化,0表示水网中无环路,1表示具有最大环度;
节点连接率β:
L为连接线数,N为节点个数,β指数表示河网中每个节点和其他节点连接难易水平;
水文连接度r:
Lmax为最大可能廊道连接数,r指数表示河网中廊道间实际连接数与廊道间最大可能连接数之比;数值在0~1之间变化,0表示各节点之间不连接,1表示每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相互连接;河网连通度随着r指数的增大而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5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