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71562.4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伟;李晶;冯蕾蕾;吕文亮;韩乐;黄正石;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02;H01Q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恒温 天线 外壳 结构 | ||
1.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外壳结构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骨架层,
所述表皮层包括外壁板(1)和透波层(5),所述外壁板(1)为维持气动外形薄壁金属结构,所述透波层(5)为耐高温透波非金属薄壁结构;
所述真皮层包括侧壁板(2),所述侧壁板(2)为高刚度空腔结构,整体热吹胀成型,内部胀型成仿照生物循环系统的空腔型结构,用于冷却液的流通;
所述骨架层起承载和连接作用,由底板(3)构成,所述底板(3)为轻质高刚度的仿生夹心结构,芯部是仿生夹心层,为仿生物骨骼点阵结构、仿深海海绵体的多孔结构或者仿蜂巢的蜂窝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1)和侧壁板(2)分别成型,加热扩散连接到一起,或在所述侧壁板(2)为平板状态时与所述外壁板(1)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气胀成型;所述底板(3)与所述侧壁板(2)紧配合嵌套在一起或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波层(5)由耐高温抗氧化的陶瓷防热结构或者树脂类热结构构成;所述外壁板(1)采用铝合金或者钛合金结构;所述侧壁板(2)、底板(3)采用金属结构,选用与外壁板(1)相同的铝合金、钛合金材料,或者不同的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1)、侧壁板(2)厚度范围为1mm至20mm;所述底板(3)厚度范围为1mm至30mm,其中,所述仿生夹心层厚度1mm至30mm,夹心层两侧薄板厚度0.1mm至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集成仿生循环系统,在所述侧壁板(2)为平板状态时与所述外壁板(1)和所述底板(3)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气胀整体成型,所述侧壁板(2)与底板(3)循环系统的流通通道连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2)胀型成的空腔结构,由主通道分流为小通道进一步分流为毛细通道,再汇聚成小通道进一步汇聚成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为一条或多条,所述主通道和小通道长度尽量短,所述毛细通道长度尽量长;所述通道数量多少根据热环境条件和液体流速综合进行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2)胀型成的空腔结构,形成彼此平行流动通道,在前后两端汇聚成一个空腔,然后与外部连通,所述平行流动通道包括但不限于:单通道螺旋形结构、多通道螺旋形结构、多通道平行结构、多通道近似平行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接头(4),用于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所述管接头(4)内流道采用仿生减阻设计,流道的界面形状从外到内逐渐变大,依据抛物线或者圆的渐开线形状进行变化;对内流道进行仿生减阻表面处理,形成类似荷叶表面微结构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仿生恒温天线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4)依据选用金属不同,分别采用电化学沉积、阳极氧化、化学腐蚀方法制备表面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5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