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内重度便秘取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0844.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娟;侯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张龙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直肠 重度 便秘 便装 | ||
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内重度便秘取便装置,具有可由肛门插入直肠中的外管,外管的前端设有用于随外管的插入而将直肠中的粪便导入外管中的导向件,外管中设有用于固定外管内粪便以通过外拉外管将外管中的粪便取出的钩连系统;钩连系统包括设置在外管中的纵向钻杆、设置在纵向钻杆前端内腔中的横向钩连机构以及设置在外管尾部的控制机构,横向钩连机构包括容纳于纵向钻杆中的多个插片和一个触发件,控制机构具有用于驱动纵向钻杆钻入粪便中的钻进控制部和用于触发插片由纵向钻杆中横向伸出以插入粪便中的钩连控制部。本发明不仅可提高针对直肠内粪便卡紧的稳定性,便于将直肠中感应粪便取出,而且力度易于控制,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科医疗及护理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内重度便秘取便装置。
背景技术
便秘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症状,一方面,容易因患者饮食结构、排便习惯以及运动习惯不良导致,另一方面,重度便秘也与患者肠胃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老化息息相关,并在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重度便秘中,直肠中的粪便因失去水分导致极度干燥坚硬而不易排出,从而在直肠中堆积,并因上游肠道的持续蠕动作用等多种因素使其进一步密实,难以排出。此时一般需要器械等外力措施将患者直肠中的干硬粪便取出,调节饮食习惯和运动规律,使肠道中后续的较为松软的粪便可及时排出。
为缓解便秘患者的排便痛苦,便于将患者直肠中的粪便取出,现有技术中产生了各种用于从患者直肠中取出干硬粪便的辅助取便装置。如本发明的申请人公开的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CN201811030296.6等多个专利中,记载的取便器均包括外管、设置在外管前端的掘进头以及设置在外管内的尖刺。取便时,在将外管插入患者直肠的过程中,由掘进头将直肠中的粪便导入外管中,通过多根尖刺形成的“钩连系统”的内收以将导入的粪便卡紧,最后将外管拔出,即将粪便连带取出。上述技术方案在实施中发现,用于卡紧粪便的尖刺是通过大角度转动的方式插入粪便中的,而其转动过程即在粪便上留下划痕,从而难以将粪便卡紧,导致外拉外管后尖刺容易由原划痕脱出,不能提供足够的“钩连强度”,不容易将粪便随外管一起取出。而为了将外管中导入的粪便最大程度的卡紧固定以便于取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解决便秘的电动器械CN201621412122.2,一种便秘疏通器CN201320276612.4等专利将钻头钻入粪便中达到卡紧的目的,然后在拉出钻头时将粪便一同拉出。此种粪便固定方式,一方面因钻头仅实现纵向施钻,钻头拔出轨迹与其钻进形成的钻孔重合,故钻头和粪便之间的紧固程度也并不可靠;另一方面,向直肠内粪便纵向施钻的过程中,如施加的纵向力过小,达不到钻进效果,如施加的纵向力过大,则由钻头挤压粪便进而压迫患者肠道,使医护人员无法精确掌握钻进的力度,因力度掌握不当给患者肠道后部造成过大的压迫,使患者痛苦不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内重度便秘取便装置,不仅可提高针对直肠内粪便卡紧的稳定性,便于将直肠中感应粪便取出,而且力度易于控制,减轻患者痛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消化内科用直肠内重度便秘取便装置,具有可由肛门插入直肠中的外管,外管的前端设有用于随外管的插入而将直肠中的粪便导入外管中的导向件,外管中设有用于固定外管内粪便以通过外拉外管将外管中的粪便取出的钩连系统;
钩连系统包括设置在外管中的纵向钻杆、设置在纵向钻杆前端内腔中的横向钩连机构以及设置在外管尾部的控制机构,横向钩连机构包括容纳于纵向钻杆中的多个插片和一个触发件,控制机构具有用于驱动纵向钻杆钻入粪便中的钻进控制部和用于触发插片由纵向钻杆中横向伸出以插入粪便中的钩连控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0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