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0154.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1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沈超初;刘博;李迎;方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38;F17D5/06;G01N21/954;G01N21/88;G01D21/0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探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下水管道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探测装置,包括若干个采样车,相邻两个采样车之间柔性连接,所述采样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底部的第一滚轮、设置在车身两侧的第二滚轮,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侧第二滚轮滚动的驱动件,其中一个所述车身上安装有用于采集管道内壁图样的图像采集器。本申请具有便于维护人员了解管道内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面积,提升管道维护成本以及管道维护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下水管道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市政地下排水管道进行维护时,都需要预先了解管道的内部状况,如管道内部破损、裂缝、漏损等情况,然后精准对其破损点进行维护。
现有比较落后的区域通常在维护管道的过程中,对于市政下水管道只能大面积开挖,从而使得管道裸露,最后让专业的管道人员进入管道内进行检测,实现维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这种维护方式尤其是超范围的大面积开挖很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管道维护人员精准小面积开挖,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探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探测装置,包括若干个采样车,相邻两个采样车之间柔性连接,所述采样车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底部的第一滚轮、设置在车身两侧的第二滚轮,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侧第二滚轮滚动的驱动件,其中一个所述车身上安装有用于采集管道内壁图样的图像采集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测管道内破损的位置以及破损程度时,图像采集器为无线摄像头,可以实时与外部终端进行连接交互,将采样车放入管道的内腔内,由于每个探测装置都由若干个采样车构成,可以在采样车的车身上安装无线温度采集器以及湿度采集器,通过驱动件,使得采样车在管道内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图像采集器拍摄管道内的照片并发送至外部终端,以及温度和湿度数据均发送至外部终端上,从而更加便于维护人员了解管道内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面积,提升管道维护成本以及管道维护效率。
可选的,所述车身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座底面上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气袋,相邻两个气袋之间一体成型有柔性管,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向气袋内充气的充气件,相邻两个安装座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驱使相邻两个安装座难以发生转动的抵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架上设置气袋,不仅使得采样车可以在无水的管道内进行移动,而且也使得采样车可以在有水的管道内进行移动,当在有水的管道内移动时,开启气泵,向气袋的内腔内充气,从而便于整个车身在有水的管道内移动探测。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滑移在安装座上的抵接板、固定在抵接板上的第一弹簧、固定在抵接板底面上的连接板,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抵接板滑移在凹槽的内腔内,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凹槽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抵接板伸入凹槽内腔内的一端端面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抵接板的一端套设在柔性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采样车在直线管道内进行探测时,预先开启微型气泵,使得橡胶管内充气,橡胶管在涨大的过程中,推动着抵接板,使得相邻两个抵接板之间相互抵紧,相邻两个采样车在移动的过程中难以发生扭转,更加便于采样车直线行走。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座内腔内的双轴伸电机、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第一管、滑移在第一管远离安装座一端内腔内的第二管、设置在第一管内腔内的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管与第二滚轮之间的换向件,所述第一管与双轴伸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管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管伸入第一管内的一端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0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