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性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电流互感装置、光纤电流互感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0040.2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高鸿泽;赵博;胡德霖;王国臣;于飞;张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24 | 分类号: | G01R15/24;G01R19/00;G02B6/2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性 光纤 耦合器 电流 互感 装置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基于手性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电流互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电流互感系统包括SLD光源(1)的光源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连接到2×2单模光纤耦合器(3)的输入端,2×2单模光纤耦合器(3)的左侧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连接到光电探测器(2)的输入端,2×2单模光纤耦合器(3)的右侧输出端通过单模光纤连接到起偏器(4)的输入端,光电探测器(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信号处理模块(9)的信号接受端,起偏器(4)的输出端通过线保偏光纤连接到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的左侧输入端,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的输出端通过线保偏光纤连接到光纤延迟环(6)的输入端,光纤延迟环(6)的输出端通过手性光纤连接到1×2手性光纤耦合器(7)的输入端,构成1×2手性光纤耦合器(7)输出端的手性光纤Ⅰ(12)和手性光纤Ⅱ(13)分别与光纤传感环(8)的两端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电路信号处理模块(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下方输入端,载流导体(11)被缠绕于光纤传感环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手性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电流互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2手性光纤耦合器(7)包括手性光纤Ⅰ(12)和手性光纤Ⅱ(13),所述手性光纤Ⅰ(12)和手性光纤Ⅱ(13)的距离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手性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电流互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性光纤Ⅰ(12)和手性光纤Ⅱ(13)材料均为掺有灰黄霉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手性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电流互感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D光源(1)发出的自然光束通过2×2单模光纤耦合器(3)进入到起偏器(4),经过起偏器(4)自然光束变为线偏振光束,线偏振光束再经过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和光纤延迟环(6)到达1×2手性光纤耦合器(7),此时将线偏振光束分解为大小相等的左旋基模光束和右旋基模光束,右旋基模光束会从手性光纤Ⅰ(12)的包层处经过距离
当载流导体(11)经过电流时,光纤传感环(8)内会产生法拉第旋光效应,光纤传感环(8)中的左旋基模光束和右旋基模光束均会携带有法拉第旋光信息,左旋基模光束和右旋基模光束通过手性光纤Ⅰ(12)和手性光纤Ⅱ(13)返回到1×2手性光纤耦合器(7),左旋基模光束和右旋基模光束再经过光纤延迟环(6)和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后,在起偏器(4)处发生干涉,干涉后的光信号经过2×2单模光纤耦合器(3)后到达光电探测器(2),光电探测器(2)将接受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最后送到电路信号处理模块(9)进行处理后在电流输出端(10)处以数字量的形式输出被测电流值,同时电路信号处理模块(9)会将输入的数字量反馈到直波导相位调制器(5)中进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从而使得整个FOCT系统形成闭环完成信号的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00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