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源化CD37和双特异性CD19-人源化CD37 CAR-T细胞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9124.4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力军;维塔·格鲁博斯卡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普洛迈博生物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07K19/00;C12N15/62;C12N5/10;A61K39/00;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强;张颖玲 |
地址: | 41000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源化 cd37 特异性 cd19 car 细胞 | ||
本发明涉及含本发明的人源化CD37‑CAR。本发明还涉及双特异性CD19‑人源化CD37CAR,包括:(i)CD19Vsubgt;L/subgt;,(ii)人源化CD37ScFv,(iii)CD19Vsubgt;H/subgt;,(iv)跨膜结构域,(v)至少一个共刺激结构域,和(vi)激活结构域。本发明的CAR在血液系统肿瘤的过继免疫基因治疗领域中是有用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源化CD37 CAR和双特异性CD19-人源化CD37-CAR和CAR-T细胞,它们在血液系统肿瘤的过继免疫基因治疗领域中是有用的。
背景技术
免疫疗法正在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T细胞或T淋巴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的武装力量,不断寻找外来抗原并将异常(癌症或经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分开来。利用CAR(嵌合抗原受体)构建体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已成为设计肿瘤特异性T细胞最常见的方法。将靶向肿瘤相关抗原(TAA)的CAR-T细胞输入患者体内(称为过继细胞转移或ACT)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1,2]。与化疗或抗体相比,CAR-T技术的优点在于经重新编程的工程化T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实现增殖和持续存在(“一种活的药物”)[1,3]。
CAR通常由在N-末端部分的单克隆抗体来源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铰链、跨膜结构域和若干胞内共刺激结构域:(i)CD28,(ii)CD137(4-1BB)、CD127或其它共刺激结构域,与CD3-ζ结构域串联组成(图1)[1;2]。CAR的演变经历了从第一代(无共刺激结构域)到第二代(有一个共刺激结构域)再到第三代CAR(有两个共刺激结构域)和第四代(有若干个共刺激结构域)。具有多个共刺激结构域的CAR(所谓的第三代CAR)增强了细胞毒性CAR-T细胞活性,显著改善CAR-T细胞的持久性,从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CAR的结构示于图1。左侧:第一代(无共刺激结构域)结构,中间:第二代(一个共刺激结构域CD28或4-1BB),右侧:第三代CAR(两个或若干个共刺激结构域)。该图来自Golubovskaya,Wu,Cancers,2016[3]。
CD19是一种已知的在B细胞恶性肿瘤(诸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中过表达的抗原。CD37是跨膜四蛋白(或跨膜4超家族(TM4SF)蛋白)家族蛋白中的成员,该家族蛋白具有四个潜在的跨膜区,CD37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也过表达[4]。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新的免疫肿瘤的治疗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源化CD37 scFv,其包括具有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VH和具有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V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源化scFv具有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嵌合抗原受体(CAR),其包括:
(i)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CD37 ScFv,
(ii)跨膜结构域,
(iii)至少一个共刺激结构域,和
(iv)激活结构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嵌合抗原受体具有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双特异性CAR,其包括:
(i)具有SEQ ID NO:5的氨基酸的CD19 VL,
(ii)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源化CD37 ScFv,
(iii)具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的CD19 VH,
(iv)跨膜结构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普洛迈博生物技术公司,未经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普洛迈博生物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9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