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9056.1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新;吴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保泽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B60L5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邓阿卫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地下 交流 充电 | ||
本发明属于智能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包括摄像头、地锁、停车位和充电柜;所述充电柜位于停车位的左侧;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汽车离开承重板上表面时,通过充电柜的自身重量大于承重板的自身重量,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配合充电柜的自重,使得承重板能够及时的恢复原位,有效避免司机在倒车过程中,因不小心或司机驾驶技能不足导致电动汽车碰撞到充电柜,同步避免充电柜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暴晒,从而延长充电柜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充电柜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遇到下雨天气时,使得弧形板能够保护充电柜,避免雨水接触充电柜,提高雨雪天气使用充电柜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电动汽车充电桩与停车位普遍都是一一对应配备的,而这些供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普遍都是露天放置的,司机在倒车进入停车位时,不小心或者是技能不足碰撞到充电桩,造成充电桩的损坏,从而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当遇到雨雪天气时,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内出现水渍,电动汽车充电桩机身受潮已经严重,会影响电动汽车充电桩正常操作,从而增加电动汽车在雨雪天气时操作充电桩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充电柜长时间露天放置,避免司机在倒车进入停车位时因技能不足或不小心碰撞到电动汽车充电柜造成充电柜的损坏,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下雨天气也能够安全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包括安装盒、支撑腔和第二凹槽;所述支撑腔和第二凹槽皆位于安装盒内部,且第二凹槽位于支撑腔的左侧;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腔的右侧壁上;所述支撑腔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铰接板远离支撑腔的右侧壁一端铰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远离铰接板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腔的左侧壁上;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每个第一支撑杆与承重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接于第一滑动杆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集气腔,且第一滑动杆底部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一集气腔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集气腔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连通槽;所述承重板上方连接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为软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第一橡胶层固定连接于支撑腔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充电柜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滑动槽;所述充电柜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侧壁上;所述充电柜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二滑动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充电柜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集气腔,且第二滑动杆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二集气腔内壁;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连通槽;所述安装盒底部内壁中开设有通气槽;所述第二连通槽与第一连通槽分别连通于通气槽内空间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保泽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保泽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9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