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9039.8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燕;李明;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摄像 模组 电子设备 | ||
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子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子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一子透镜的像侧面和第二子透镜的物侧面连接以形成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ET1+ET2)/(CT1+CT2)0.8。通过上述设置,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加工性和成型工艺良率,以及稳定的成像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创新,人们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追求足够高的屏占比,屏下摄像头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高清晰图像拍摄需求,屏下摄像头对于光学系统的要求很高,需要光学系统的头部的尺寸较小来降低占屏面积,视场角较大来提高成像范围,合适的光圈数以及较大的像面来提高成像质量。但这样容易带来光学系统的可加工性和成型工艺良率较低,成像性能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可加工性和成型工艺良率,以及稳定的成像性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折力的第一子透镜,所述第一子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子透镜,所述第二子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第一子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第二子透镜的物侧面连接以形成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ET1+ET2)/(CT1+CT2)0.8;其中,ET1为所述第一子透镜的光学有效区域边缘的厚度,ET2为所述第二子透镜的光学有效区域边缘的厚度,CT1为所述第一子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子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面型和屈折力,同时满足(ET1+ET2)/(CT1+CT2)的取值在0.6和0.8之间,第一子透镜和第二子透镜的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具有合适的配比,第一子透镜和第二子透镜组合形成的第一透镜能够与其它透镜很好地配合,可有效减少畸变产生,光学系统具有较为稳定的成像性能,同时还能够保证第一透镜的可加工性以及成型工艺良率。可以理解的是,若(ET1+ET2)/(CT1+CT2)的取值高于0.8,则会造成外视场畸变增大,造成边缘成像扭曲;若(ET1+ET2)/(CT1+CT2)的取值低于0.6,则会造成第一子透镜和第二子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大,胶合难度过高,使得成型工艺良率过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ETL6/CTL63.0;其中,ETL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光学有效区边缘的厚度,CTL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通过满足ETL6/CTL6的取值在1.5和3.0之间,第六透镜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具有合适的厚度比,可有效平衡光学系统的光程差,实现修正场曲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可加工性和成型良率以及保证成像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导致中心光线和边缘光线难以在像平面附近汇聚,造成场曲过大。若ETL6/CTL6的取值低于1.5,则第六透镜的中心相对边缘太厚,造成像面场曲过大,会降低成像稳定性;若ETL6/CTL6的取值高于3.0,则第六透镜的中心相对边缘太薄,无法满足生厂加工要求,会降低加工成型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9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