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的碳纤维材料制备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68829.4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秋生 |
| 主分类号: | D01G1/04 | 分类号: | D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116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碳纤维 材料 制备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冲击的碳纤维材料制备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控箱、混合箱、传输管、挤出筒、控温槽,电控箱上端与混合箱进行控制连接,传输管嵌入于混合箱的侧端,挤出筒与传输管进行固定连接,控温槽嵌入于挤出筒的侧边部位,本发明由设备挤出筒所装有的切割装置能够有效的随着产品的不断挤出进行驱动,进而切割装置通过自身的活动器将挤出槽所挤出的产品通过推动块内部的刀体进行不断切割,并且通过刀体所组成的环形形状能够有效的360°一同切割下去并且通过持续旋转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切割法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由于产品的韧性无法一次性切断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耐冲击的碳纤维材料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材料为高性能材料之一,并且通过制备设备的再次加工改造下能够有效的提升碳纤维的拉扯与柔韧等性能,从而能够达到一种耐冲击的碳纤维成品的制成,并且通过制备设备的机动性与制造性能的不断提升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碳纤维的制成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制备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碳纤维在加热成型后自身的拉扯柔韧等性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致使其在进行相应的切断工序中,由于裁剪刀在持续剪切会受碳纤维的柔韧性造成相应的影响,致使裁剪刀无法一次性将碳纤维进行剪断,并且在碳纤维的不断输送会形成后续的碳纤维与裁剪刀持续形成挤压现象,从而导致的碳纤维形成堆积状态与裁剪刀剪切失败的现象产生,并且会导致大量的碳纤维直接形成报废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冲击的碳纤维材料制备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控箱、混合箱、传输管、挤出筒、控温槽,所述电控箱上端与混合箱进行控制连接,所述传输管嵌入于混合箱的侧端,所述挤出筒与传输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控温槽嵌入于挤出筒的侧边部位。
所述挤出筒设有隔断板、固定架、通孔、切割装置,所述隔断板与固定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嵌入于固定架之中,所述切割装置与通孔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在切割装置的外侧一共设有六根,并且每三根为一组固定于切割装置的侧边所使其能够形成对称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器体、活动器、挤出槽,所述器体与活动器为一体,所述挤出槽嵌入于活动器的中心部位,所述挤出槽为圆形形状,并且其内部为穿透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器设有实心块、底座、顶杆、推动块,所述实心块与底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嵌入于底座之中,所述推动块与顶杆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实心块侧边能够有效的将底座进行限位住,从而顶杆通过自身的实心状态能够有效的随着底座的活动而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弧形推动块的活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块设有传动轮、活动轴、刀体,所述传动轮与活动轮进行活动配合,所述刀体嵌入于活动轴之中,所述转动轮通过在活动轴的两侧个装有一个能够有效的控制下方的五个刀体的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体设有固定板、活动块、限位轴、裁剪体,所述固定板下端与活动块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活动块下端装有限位轴,所述裁剪体嵌入于限位轴之中,所述裁剪体在限位轴中一共设有五个,并且受限于活动块的控制带动之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出槽外侧设有活动槽、移动块、旋转轮、嵌套,所述活动槽与移动块进行活动配合,所述旋转轴与移动块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嵌套嵌入于旋转轮的内侧,所述移动块通过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并且在旋转轮中一共设有七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块设有实心层、固定环、滑轨、滑轮,所述实心层与固定环为一体,所述滑轨嵌入于实心层之中,所述滑轮与滑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环为螺栓制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设有移动轮、平衡杆、复位轮、连接轴,所述移动轮外侧与平衡杆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复位轮嵌入于平衡杆之中,所述连接轴与移动轮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并且其具有相应的韧性与弹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秋生,未经林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8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