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的幼虫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8612.3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6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丹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丹波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3/00;A01K67/033;A23K10/20;A23K50/75;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许益民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垃圾 废弃物 生物 处理 幼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的幼虫处理系统及方法,幼虫处理系统包括筛分模块、虫粪处理模块和幼虫处理模块,筛分模块包括筛分机;虫粪处理模块包括发酵槽仓、混料仓和有机肥打包区;幼虫处理模块包括控便装置、清洗装置、蒸煮机、压榨机、破壁机、负压返潮机、速冻机、颗粒饵料打包区和冷藏区。采用筛分机对幼虫及虫粪进行分离,虫粪可制得有机肥用于土地利用,幼虫经处理后制得高蛋白含量的颗粒饵料,可作为鱼类、虾蟹、家禽等的养殖饲料,幼虫压榨后分离出来的油脂还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本发明对幼虫进行资源化处理,避免高蛋白的幼虫破茧成蝶而失去蛋白利用价值,利用率高,可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的幼虫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了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垃圾废弃物,包括餐饮垃圾废弃物、厨余垃圾废弃物、菜场垃圾废弃物、果蔬垃圾废弃物、食品加工边角料废弃物、过期食品废弃物等,这些有机垃圾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以及资源浪费。
最传统的垃圾废弃物处理方式是焚烧,将垃圾废弃物脱水干燥后直接焚烧,这种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危害最大,目前已经基本被禁止;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处理途径是将有机垃圾废弃物等送到养殖场当作饲料,比如当作猪饲料,但是如果垃圾中含有病菌就会比较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瘟病,给养殖业带来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导致食用肉类的人发生疾病。另外,有机垃圾废弃物也可以用来沤肥制成有机肥料,但是处理时间过长,一般要 2个月以上,而且处理场所的空气也会异常难闻。目前比较先进的有机垃圾废弃物处理方式是使用厌氧发酵技术,将有机垃圾废弃物通过发酵形成可燃气体,渣料可以作为肥料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可以较大程度的实现废物利用,但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水,需要进行污水二次处理,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利用自然界的昆虫进行有机垃圾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是一种新兴的垃圾废弃物处理工艺,处理手段为纯绿色工艺,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垃圾处理的周期也比较短。利用昆虫养殖进行有机垃圾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前置处理工艺将有机垃圾废弃物转化成昆虫养殖饲料,昆虫养殖周期结束后,有机垃圾废弃物被处理完成,昆虫虫卵即长成了幼虫。此时,为避免高蛋白的昆虫幼虫破茧成蝶而失去蛋白利用价值,需要及时对幼虫进行处理,便于进一步工业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的工艺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的幼虫处理系统及方法,对昆虫幼虫进行资源化处理,提升资源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垃圾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的幼虫处理系统,包括筛分模块、虫粪处理模块和幼虫处理模块,所述筛分模块包括筛分机,所述虫粪处理模块包括发酵槽仓、混料仓和有机肥打包区,所述幼虫处理模块包括控便装置、清洗装置、蒸煮机、压榨机、破壁机、负压返潮机、速冻机、颗粒饵料打包区和冷藏区。
所述筛分机具有虫粪输出端和幼虫输出端。
所述发酵槽仓的输入端与所述筛分机的虫粪输出端连接,所述混料仓的输入端与所述发酵槽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有机肥打包区的输入端与所述混料仓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便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筛分机的幼虫输出端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控便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蒸煮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清洗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榨机的输入端与所述蒸煮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破壁机的输入端与所述压榨机的固体料出口连接,所述负压返潮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破壁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速冻机的输入端与所述负压返潮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颗粒饵料打包区的输入端与所述速冻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藏区的输入端与所述颗粒饵料打包区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丹波,未经徐丹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8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