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65870.6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0;H01R13/631;H01R13/66;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尹君君 |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太阳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和母端,所述公端设有PCB和设于所述PCB一面的触脚,所述PCB的两面均设有和所述触脚导通的导片,所述PCB设有用以导通两个所述导片的过孔;所述母端设有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的端部呈勾状,以使所述对接端子择一和位于PCB一面的所述导片接触连通。上述连接器,能够方便对插,且无论对插方向如何,均可实现正常的电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连接器的类型多样,为了防止使用者在使用对插连接器时误操作造成错插或是误插,所以许多连接器必须设置对插防呆,例如止转角、卡扣、指示箭头等等,以免造成传输链路误接触,导致连接器或对接机构(控制器等)损坏等不利的结果。
如此设置的连接器,尽管通过设置防呆结构可以避免误插,然而这样一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的不便性,在对插过程中需要找准正确的对插方向,使用较为方便,不利于便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方便对插,且无论对插方向如何,均可实现正常的电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和母端,所述公端设有PCB和设于所述PCB一面的触脚,所述PCB的两面均设有和所述触脚导通的导片,所述PCB设有用以导通两个所述导片的过孔;所述母端设有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的端部呈勾状,以使所述对接端子择一和位于PCB一面的所述导片接触连通。
可选地,所述触脚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触脚均匀分布于所述PCB的一面,位于所述PCB两面的所述导片沿竖直方向分布。
可选地,位于所述PCB一面的所述导片的个数和所述触脚的个数相同,且位于所述PCB一面的所述导片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对接端子的个数和所述触脚的个数相同。
可选地,所述过孔靠近所述触脚设置。
可选地,所述公端设有安装所述PCB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表面设有锁孔,所述母端设有安装所述对接端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用以插嵌于所述锁孔的凸起,以使所述对接端子保持于和所述导片的接触状态,并保持密封圈密封锁紧,达到防水效果。
可选地,所述触脚连接有公端线束,所述公端线束安装于公端外壳中,所述公端外壳包裹所述定位件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对接端子安装于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中。
可选地,所述对接端子连接有母端线束,所述母端线束安装于母端外壳中,所述母端外壳包裹所述壳体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用以贴合压紧于所述定位件的内侧壁,以实现所述壳体和所述定位件的密封。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公端设有PCB,母端设有对接端子;PCB的一面设有触脚,PCB的两面均设有导片,触脚和位于PCB一面的导片接触连接,PCB还设有过孔,通过过孔将位于PCB两面的导片导通,即触脚可以和位于PCB两面的导片电连接;对接端子的端部呈勾状;在对接过程中,无论对接端子的端部和位于PCB哪一面的导片接触,触脚均可以和对接端子进行信号传输,也即在对接过程中,无需找准对接的方向,对接端子的端部和PCB任意一面的导片接触即可,这样便简化了对接过程,方便对接操作,提升了对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58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