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防弹板及包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4391.2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芬;齐长见;宋磊磊;郝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装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B32B27/02;B32B27/34;B32B27/12;B32B9/00;B32B9/04;B32B27/32;B32B3/04;B32B7/12;B29C65/02;B29C6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王雨杰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防弹 方法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复合防弹板及包覆方法,包括第一包覆层以及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内的陶瓷板,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热熔胶膜,所述陶瓷板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材料背板,所述复合材料背板与陶瓷板之间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第一包覆层为一体成型的管状止裂织物。本发明创造所述的防弹板内外表面覆有热熔胶膜的管状止裂织物进行陶瓷板包覆,成型工艺简单,可以实现热熔胶膜与管状止裂织物一次性包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防护装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防弹板及包覆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复合防弹板一般使用陶瓷和聚乙烯PE等材料制作而成,其防弹原理为:当子弹冲击防弹板时,子弹首先冲击的是的陶瓷层,动能巨大的子弹碰到陶瓷层后陶瓷发生碎裂,同时会将冲击点产生的巨大的冲击能量传递到周围,用以吸收子弹的动能。当子弹穿过陶瓷层后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动能,当子弹到达聚乙烯层后,聚乙烯通过拉伸消耗子弹动能,并且裹住弹头和弹片,这样就不会使子弹损伤人体,进而起到防护作用。
目前,经过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陶瓷复合防弹板一般由止裂层、陶瓷层和背板复合材料层经粘结复合制备而成,止裂层主要用于包覆陶瓷层外表面,在遭受抗冲击时避免陶瓷片产生的碎片飞溅造成二次伤害,目前止裂层的包覆一般是将高性能纤维二维机织物裁剪成片状,经陶瓷板和背板复合材料表面刷胶或铺贴胶膜,再将止裂层、陶瓷层、胶膜和背板复合材料依次对齐放置,经人工铺贴压制复合而成,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止裂织物铺放用力不匀会造成涂覆胶液厚度不匀或胶膜错位,造成防弹板产品表面不平整,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此外,现有技术采用二维止裂织物仅能防护陶瓷外表面因冲击产生的碎片不造成二次伤害,而陶瓷侧面的碎片得不到防护,同时,仅通过胶膜粘接的陶瓷板与复合材料背板间层间性能较差,在遭受子弹冲击时会因分层造成防弹板的防弹性能下降或造成背板较大的背凸。公开号为110953933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三维约束陶瓷复合防弹面板,该防弹面板表面的管状织物采用正交嵌套形成盒装的包覆层,从而实现三维的约束,其陶瓷复合面板中的陶瓷层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之间通过胶膜或胶黏剂粘接,无法实现管状织物与胶膜的一次性包覆。此外,由于PE复合材料的高韧性和低熔点性,为实现对穿甲燃烧弹的有效防护,充分发挥陶瓷与复合材料的防护能力,通常会在陶瓷面板与复合材料背板间引入高强、高模及耐高温的过渡层复合材料;公开号112484575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纤维缓释层的防弹插板,该插板在陶瓷迎弹层和纤维缓释层之间引入碳纤维板,有效提高了其对重型机枪穿甲燃烧弹射击的防御性能,但其成型工艺复杂,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复合防弹板及包覆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防弹板,包括第一包覆层以及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内的陶瓷板,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热熔胶膜,所述陶瓷板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材料背板,所述复合材料背板与陶瓷板之间设置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第一包覆层为一体成型的管状止裂织物。
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背板的表面包覆有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为管状止裂织物且与过渡层及第一包覆层均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管状止裂织物为二维编织结构、三维编织结构或针织结构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管状止裂织物的材质为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为芳纶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石英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热熔胶膜为塑料胶膜或无纺网膜,所述热熔胶膜的树脂体系为EVA、TPU、PA或PE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复合防弹板的包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止裂织物裁切:根据防弹板产品尺寸,裁切内外表面涂覆有热熔胶膜的管状止裂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装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航装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4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止方法、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工业系统多阀门自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