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翻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3937.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鸣;黄阶金;邬晓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速达(荆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85/18;E05B81/04;E05B81/64;E05B81/7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厉丹彤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车 门把手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门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翻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包括基座、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的转动体和用于检测转动体是否转动到设定位置的检测机构,转动体向内翻转通过人工推动,本发明的车门把手通过人工驱动转动体转动,不需要配备马达等动力机构,零件少,成本低,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门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翻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隐藏式门外把手,不仅减小了行驶阻力,保持了门外把手的洁净,而且使整车外观更趋于平整和一体化。另外由于增加了电子器件和电路控制,门外把手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但目前市面上各类汽车隐藏式门外把手,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门外把手采用电动解锁结构,如专利号CN210370269U的专利,采用电机驱动翻盖,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门外把手的成本和设备故障风险系数,而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隐藏式把手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内翻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翻车门把手,包括基座、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的转动体和用于检测转动体是否转动到设定位置的检测机构,转动体向内翻转通过人工推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用于挡住内翻至极限位置的转动体的阻挡机构,人工推动转动体至极限位置时可用手指扣住转动体将车门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的转动体在容纳槽内转动,所述的阻挡机构为设置在容纳槽其中一侧的具有用于挡住翻转至极限位置的转动体的挡壁。通过挡壁挡住极限位置的转动体,这样形成人体扣住转动体形成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壁位于容纳槽的顶部,且容纳槽的挡壁与容纳槽开口的下端之间通过弧形壁连接。将挡臂设置在容纳槽的顶部,这样容纳槽的弧形壁从挡壁向下延伸,这样形成一个向下的导流弧形槽,不会造成灰尘和雨水的沉积。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体一侧的磁条和设置在容纳槽侧壁的若干霍尔角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转动体设有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面,初始位置的转动体的接触面与车门钣金齐平,这样形式的隐藏式把手,外形美观,不占用空间,减少风阻。且转动体从初始位置至极限位置的转动角度大于90度,这样转动体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便于人手扣住。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体与基座之间安装有扭簧,转动体背向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扭簧安装部,所述的挡壁上设有用于避让扭簧安装部的避让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在转动体的旁边设有锁芯,所述的基座上转动连接有锁芯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上与锁芯盖板对应位置设有微动开关。
一种上述的内翻车门把手的工作方法:所述的转动体的设定位置至少包括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的转动体被人工推动内翻至第一设定位置时,车身开始进行钥匙检测,若检测不到钥匙,转动体继续内翻至极限位置过程中不会触发任性动作;若检测到钥匙;转动体继续内翻,转动体内翻至第二设定位置时,检测机构给出信号,触发电动解锁;转动体被人工推动内翻至极限位置,可将车门拉出。
进一步的,设定位置还包括位于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之间的第三设定位置,转动体继续内翻至第三设定位置,检测机构给出信号,触发玻璃短降动作。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车门把手通过人工驱动转动体转动,不需要配备马达等动力机构,零件少,成本低,便于维护;
(2)本发明的把手匹配电动侧门锁使用,通过霍尔角度传感器给出信号,触发电动解锁,进行带电情况下无需乘客拉动把手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速达(荆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伟速达(荆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3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热垫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掩膜曝光的照明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