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碰撞耗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2995.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杨承志;方勇;夏葵;黄尚珩;何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耗能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碰撞耗能装置,包括承压件、固定组件、滑动件及耗能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基座及限位件,耗能组件包括摩擦板及弹性件,摩擦板固定于基座并与滑动件活动连接,承压件能够带动滑动件在基座的延伸方向相对摩擦板往复移动,弹性件设置于滑动件与限位件之间,弹性件与限位件相连并与所述滑动件相连,在滑动件相对摩擦板移动时,弹性件能够带动滑动件回移。本申请中的耗能装置由两个耗能部分构成,一部分由滑动件与摩擦板之间的摩擦作用形成,一部分由滑动件与限位件之间的弹性件的阻尼作用形成,二者共同作用使基础隔震结构与承压件之间的刚性作用转化为柔性作用,防止基础隔震结构产生过大变形,对建筑物形成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碰撞耗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们生活中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大多数太远或太小地震人们感觉不到,但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仍有十几二十次,地震发生时会使房屋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即使危害较小的地震也会造成房屋不同程度的破损。研究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其中横波起主要的破坏作用。
在现代化城市中,写字楼、居民楼等越来越重视隔震技术,根据对地震灾害发生的现象研究得知,在近断层速度型脉冲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物可能会发生过大的位移从而与周围的挡土墙或刚性限位构件发生剧烈的刚性碰撞,导致上部建筑结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碰撞耗能装置,融合了摩擦耗能与阻尼耗能的双重耗能作用,有效解决了隔震建筑物与周围挡土墙或限位构件之间的刚性碰撞,从而对建筑物形成保护作用。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碰撞耗能装置,包括:
承压件,其具有承压面,所述承压面朝向基础隔震结构的侧壁;
固定组件,其包括基座及限位件,所述基座水平布置并朝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并沿竖直方向延伸;
滑动件,其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承压件,所述第二连接端滑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三连接端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之间;
耗能组件,其包括摩擦板及弹性件,所述摩擦板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滑动件活动连接,所述承压件能够带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基座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摩擦板往复移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相连并经由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滑动件相连,在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摩擦板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滑动件回移。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由软钢制作成型,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并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整体呈U型。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弹性件均匀布置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且同侧的两所述弹性件的U型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所述滑动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和所述摩擦板设置有相对应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远离所述侧壁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经由所述长条孔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并沿所述长条孔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经由高强螺栓与所述基座相连,并经由所述高强螺栓调节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基座间的预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和限位件竖直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由热轧工字钢加工成型,相邻两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
进一步地,所述承压件设置于挡土墙与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顶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2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环境一致性部署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