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材质的镜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2464.4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瓯海东田眼镜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G02C5/00;G02C5/12;B29L12/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青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0 | 代理人: | 虞乘乘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材质 镜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同材质的镜框及其制备方法。将缺组件半模与封合半模进行合模构成模具,进行第一次注塑,冷却后,打开缺组件半模,成型的注塑体留在封合半模内,然后将完整半模与封合半模合模构成模具,进行第二次注塑,第一次注塑的材质与第二次注塑的材质不同,第二次注塑冷却后,完成不同材质之间的注塑成型。上述方法抗形变能力强,形变比较适合脸型,在受到撞击的时候,镜框和鼻托构成的结构不会被损坏,能提供很好的缓冲作用,保护佩戴者,同时软质的鼻托与鼻子的摩擦力比较大,能防止镜框在脸部上下的移动和左右移动,不仅能保护佩戴者,而且能保证镜片的光学中心稳定,防止佩戴者眼睛度数的加速加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同材质的镜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镜框是眼镜的重要组成构件,眼镜框的材质以及形状有很多种选择,但是随着眼镜行业的发展,用到复合型材料越来越多,比如眼镜框与鼻托或者镜脚的材料都不一样,这种眼镜框在加工的时候是非常复杂的,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是分开注塑制造再进行连接,比如将镜框和鼻托都制作完成之后,然后将鼻托通过连接件或者粘接剂粘在镜框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加工时间长、效率慢,而且定位不准确,成品率比较不高。而现有技术中的鼻托是比较硬的,佩戴者经常会因为活动而造成镜框的晃动和抖动,从而造成佩带的不舒适,甚至经常掉落而损坏眼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因为镜框的抖动导致光学中心的不稳定,无论是近视还是老花,很容易加速度数加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材质的镜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同材质的镜框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不同材质镜框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完整半模、缺组件半模、封合半模,封合半模分别与完整半模、缺组件半模适配,并可组成完整模具,在完整半模和缺组件半模上均设有注塑孔,其制备方法如下;将缺组件半模与封合半模进行合模构成模具,进行第一次注塑,冷却后,打开缺组件半模,成型的注塑体留在封合半模内,然后将完整半模与封合半模合模构成模具,进行第二次注塑,第一次注塑的材质与第二次注塑的材质不同,第二次注塑冷却后,完成不同材质之间的注塑成型。
此项设置利用二次成型的注塑方式解决了不同材质之间组合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直接利用连续的注塑就完成了眼镜框的制作,实际生产工序,从以往的多部件生产再进行组装,到本申请的二次注塑成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品率,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思路是不换半模,进行二次注塑,一次注塑形成一个部件,第二次直接利用不同材质的注塑,将两个部件的组装和另外一个部件的注塑成型用一次注塑就解决了,相当于在注塑的同时进行复合组装,因此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成品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完整半模上设有模腔,模腔为镜框与鼻托的组合连续模腔,所述的缺组件半模上设有模腔,模腔为镜框模腔,将封合半模固定在一个转动机构上形成动模,将完整半模与缺组件半模分别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首先将缺组件半模与封合半模合模形成眼镜框模腔,第一次注塑注入硬胶,然后进行冷却,形成眼镜框,冷却成型后开模,转动封合半模180度,使封合半模与完整半模对应,并合模,构成眼镜框与鼻托组合的连续模腔,注入软胶,然后进行冷却,软胶在鼻托模腔内凝固形成鼻托,并直接固定在已经成型的眼镜框上,完成软硬胶之间不同材料的组合注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瓯海东田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瓯海东田眼镜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2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的塔架及其构型设计方法
- 下一篇:地埋式垃圾分类收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