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0566.2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3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园园;秦舒浩;武晓;吴述璐;秦青青;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71/34;B01D69/10;B01D69/02;B01D6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性 聚偏氟 乙烯 超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含多元醇羟基类聚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60~90℃,搅拌反应,获得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随后向获得的含酯基带羟基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聚偏氟乙烯粉末以及有机溶剂,继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获得铸膜液;
再于温度为5~30℃,湿度为20~80%的条件下,将铸膜液以0.5~2m/s的速度刮涂在非织造布表面后,浸入温度为10~60℃的水浴中凝固成膜,再经处理除去溶剂后,即得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所述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的含量为0.5~3wt%;
所述含多元醇羟基类聚合物的含量为10~30wt%;
所述催化剂含量为所述含羧酸或羧酸酐类聚合物的含量的1~10wt%;
所述聚偏氟乙烯粉末含量为10~2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酸类聚合物为聚丙烯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酸酐类聚合物为聚苯乙烯-羧酸酐官能团共聚物、聚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羧酸酐官能团三元共聚物、聚丙烯腈-丁苯橡胶-羧酸酐官能团三元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羧酸酐官能团四元共聚物的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多元醇羟基类聚合物为聚乙二醇,甘油、多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中的一种;
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g/mol、400g/mol、600g/mol、800g/mol或1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乙醇胺,氢氧化钠或4-甲基苯磺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胺非织造布,其厚度为50~1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去溶剂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在水浴中凝固所成的膜放入水溶剂中,浸泡1~2d,再自然晾干。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电中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厚度为200~300μm、孔径为10~7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5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