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陀螺的光路装置及光纤盘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0518.3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刘言;邱小锋;王长文;闵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G01C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凤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陀螺 装置 盘绕 方法 | ||
1.一种光纤陀螺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装置包括:光纤环圈、波导件、耦合器、探测器、光源和中间镂空的环形盘纤结构,所述光纤环圈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面面相对设置,所述波导件、所述耦合器、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中间镂空位置;
所述光纤环圈、所述波导件、所述耦合器、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光源之间的尾纤均盘绕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远离所述光纤环圈的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环圈与所述波导件之间通过两根并排的第一尾纤连接,所述第一尾纤单层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所述波导件与所述耦合器之间通过第二尾纤连接,所述第二尾纤单层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且绕靠于所述第一尾纤的外侧;所述耦合器与所述光源之间通过第三尾纤连接,所述第三尾纤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且绕靠于所述第二尾纤的外侧;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探测器之间通过第四尾纤连接,所述第四尾纤设置于所述环形纤结构的表面,且绕靠于所述第三尾纤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纤、所述第二尾纤、所述第三尾纤和所述第四尾纤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由胶水和固化剂按照预设比例配置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纤由光纤环圈的光纤尾纤与所述波导件的第一波导尾纤熔接形成;所述第二尾纤由所述波导件的第二波导尾纤与所述耦合器的第一耦合尾纤熔接形成;所述第三尾纤由所述耦合器的第二耦合尾纤与所述光源的尾纤熔接形成;所述第四尾纤由所述耦合器的第三耦合尾纤与所述的探测器的尾纤熔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绕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内缘设置。
7.一种光纤盘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陀螺的光路装置,所述光纤盘绕方法包括:
将连接所述光纤环圈与所述波导件的两根尾纤进行等长连接后并排平行设置得到第一尾纤,将所述第一尾纤单层盘绕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上的表面,并将所述波导件设置于所述环形纤结构的中间镂空位置;
将连接所述波导件与所述耦合器的尾纤进行连接后得到第二尾纤,所述第二尾纤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且单层绕靠于所述第一尾纤的外侧,并将所述耦合器设置于所述环形纤结构的中间镂空位置;
将连接所述耦合器与所述光源的尾纤进行连接后得到第三尾纤,所述第三尾纤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且单层绕靠于所述第二尾纤的外侧,并将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环形纤结构的中间镂空位置;
将连接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探测器的尾纤进行连接后得到第四尾纤,所述第四尾纤设置于所述环形盘纤结构的表面,且单层绕靠于所述第三尾纤的外侧,并将所述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环形纤结构的中间镂空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盘绕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尾纤进行盘绕时,转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将所述第一尾纤从靠近所述环形盘纤结构内缘的一侧开始盘绕,直至所述第一尾纤的根部靠近所述波导件的位置停止;
当所述第二尾纤进行盘绕时,转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将所述第二尾纤从靠近所述波导件的一端开始,顺着已盘绕好的第一尾纤的最外侧开始盘绕,直至所述第二尾纤的根部靠近所述耦合器的位置停止;
当所述第三尾纤进行盘绕时,转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将所述第三尾纤从靠近所述耦合器的一端开始,顺着已盘绕好的第二尾纤的最外侧开始绕,直至所述第三尾纤的根部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停止;
当所述第四尾纤进行盘绕时,转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将所述第四尾纤从靠近所述耦合器的一端开始,顺着已盘绕好的第四尾纤的最外侧开始盘绕,直至所述第四尾纤的根部靠近所述探测器的位置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盘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环形盘纤结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盘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第一尾纤、所述第二尾纤、所述第三尾纤和所述第四尾纤之前,对所述光纤环圈、所述波导件、所述耦合器、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光源上的尾纤进行去扭操作;或平行放置所述光纤环圈、所述波导、所述耦合器、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光源上的尾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5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