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胺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0512.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温家欣;曹雅静;王炳志;杨星星;何嘉雯;赖宇红;罗卓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71/54 | 分类号: | C07C271/54;C07C269/04;C07K14/765;C07K14/795;C07K16/44;G01N33/543;G01N33/558;G01N33/577;G01N33/9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庆之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胺 类药物 快速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胺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底板和反应杯,底板上依次铺设有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其中,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设有检测T线和质控C线;所述反应杯内为胶体金标记的胶体金标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抗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的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的现场测定。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是否含有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能够满足解热镇痛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检测需求,能满足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现场监督执法的需要,使用方便、经济快捷、制作容易、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体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胺类药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成药、保健食品及食品中非法添加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宣称解热镇痛类的产品已成为非法添加的重灾区,一直是研究热点。宣称解热镇痛类的产品常见有抗风湿类的保健食品,快速退热、消炎止痛的凉茶饮料,“不上头”的酒类等。由于苯胺类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贝诺酯等),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价廉易得的特点,该类药物已成为宣称具有止痛、退热功能的食品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主要成分。通过风险监测,近四成宣称具有止痛、退热功能的食品及保健食品检出苯胺类解热镇痛类药,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退热、止痛药物,也是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最为严重的药物,在植物饮料(凉茶)中尤为常见,约70%问题凉茶样品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较大,以常见的销售包装(250mL/瓶)计,部分问题样品对乙酰氨基酚的量高达1000mg,超过单次正常服用量的2~4倍,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非那西丁在肝内的主要代谢物为对乙酰氨基酚,由于毒性较大,在国外均已禁用,但国内未全面禁用,但单方制剂均已被淘汰禁止生产,目前只允许生产其复方制剂,常见的复方制剂有索米痛片(亦称去痛片,每片含非那西丁0.2g,氨基比林0.15g,苯巴比妥0.015g,咖啡因0.05g)。卫生部在1982年公告禁用非那西丁的单方制剂,食药监局在1999年、2003年相继多次发布公告,禁用大部分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在食品及保健食品中添加该药物引发的安全隐患较高。
贝诺酯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其作用机制基本与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相同,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手术后疼痛、神经痛等。有研究认为,贝诺酯不比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优越,且不良反应可能超过它的好处。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灼心、便秘、嗜睡及头晕等,用量过大可致耳鸣、耳聋。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在食品及保健食品中添加该药物,对特定人群存在较高安全风险。
目前,关于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的研究较少,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的检验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色谱法等。以上大型仪器方法操作繁琐、检验时间长,不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作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物检测用半抗原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广东省口岸药品检验所);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