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及鉴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60314.X 申请日: 2021-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2980998B 公开(公告)日: 2022-05-03
发明(设计)人: 刘远超;胡惠萍;吴清平;谢意珍;陈晓光;蔡曼君;梁晓薇;吴晓贤;王傲;李向敏;肖春;黄龙花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代理公司: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程长文
地址: 51007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肉 灵芝 优质 菌株 i140033 分子 标记 特异性 引物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及鉴定方法。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特异性引物sca13_92_F和sca13_92_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所述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待测灵芝样品DNA为模板,以特异性引物sca13_92_F和sca13_92_R进行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750bp~800bp之间出现特异性条带的样品为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本发明有利于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鉴定与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我国最重要的药用菌之一,已有两千年多年的记载和使用历史。古籍记载灵芝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是世人皆知的人间“仙草”。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灵芝含有300余种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苷类、甾醇等,灵芝及其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解毒、降血糖等功效。目前已被中国药典及美国药典所收录。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T.H.Li etal.]是本课题组核心成员采集并参与发表的中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新物种,在林芝地区分布广泛,通常夏秋季节散生、群生于青冈树近树干基部的腐木上,宏观形态与市场上的灵芝[G.lucidum (W.Cur.Fr.)Karst.]和四川灵芝[G.sichuanense J.D.ZhaoX.Q.Zhang]很相近,因此极易混淆使用。在未被学术界认定为新种前,当地常以“白灵芝”、“藏灵芝”等名称区别于灵芝和四川灵芝,由于其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比其他灵芝要高数倍,因此售价更为高昂。现有的细胞和动物实验已经验证,白肉灵芝具有降血糖、抗炎症、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巨大的商业应用和科研价值,推动了白肉灵芝人工驯化的栽培,目前西藏全区已经实现白肉灵芝的规模化人工栽培。菌种的质量决定着栽培的产量和性状,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得到了一大批白肉灵芝菌种,经过筛选、选育和试种,获得了数株性状优良的菌种,其中I140033菌株经试种发现其菌丝生物学特征和栽培农艺性状优异,与其他白肉灵芝菌株相比,I140033菌株的菌丝长速较快,栽培子实体菇型稳定,产量较高,具有规模化应用潜力。由于大型真菌菌种极易被复制,为保护产权,需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质菌种开展分子标记,以为其产业化应用奠定保护的基础。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所述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为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HMGIM-I140033,于2021年3月29日保藏至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79,保藏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上述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为sca13_92_F 和sca13_92_R,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

sca13_92_F:ATGAGGACGAGGTCAGACCA(SEQ ID NO:2);

sca13_92_R:GTGGCACCAAGACGTCAAAC(SEQ ID NO:3)。

上述白肉灵芝优质菌株I140033的分子标记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