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腐蚀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0232.5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赵丹丹;张瑞谦;王丛林;陈勇;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44;C22C38/48;C22C38/02;C21D1/18;G21C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腐蚀 奥氏体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腐蚀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Ni:15~30%、Cr:15~25%、Al:2.5~8%、Mo:1~3%、Si:0.1~1%、Nb:0.1~2%、C:0.02~0.2%、Y/Hf:0.02~0.2%,余量为Fe。本发明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将Cr含量提升至15~25wt.%,Al含量提升至2.5~8wt.%,即包含足够高含量的Cr和Al元素,Cr和Al都是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关键元素,高Cr和Al含量有助于Al‑Cr氧化膜形成;在合金表面能够形成稳定致密的Cr2O3氧化膜,提高材料抗氧化性能,同时在氧化气氛中合金表面能够形成Al2O3氧化膜,Al2O3层热力学稳定性好,生长速率低,在极端环境中更具保护性,而且Al还会在基体中形成大量的B2‑NiAl相,提高了材料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的使用温度,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可在高温极端环境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腐蚀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反应堆,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冷却介质,利用拟临界区物性突变现象,降低压缩功耗,实现气冷堆在中等堆芯出口温度下达到较高效率的目标,逐步成为四代先进反应堆研究热点。相对于系统设计,超临界循环系统中关键部件,如用于涡轮、热交换器、管道等结构材料,其抗腐蚀及高温力学行为将是决定系统安全和部件寿命的重要因素。
含铝的奥氏体不锈钢(Alumina-Forming Stainless Steel,简称AFA)是一种通过表面形成Al2O3致密氧化膜,从而获得优异抗氧化性的新型结构材料,可应用于更为苛刻的工作温度和腐蚀环境。AFA合金相较于传统的Cr氧化膜形成合金,具有超优越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蠕变性能形成性好、焊接性好和更低的成本,在超临界介质反应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美国Brady等人公开一种含铝的奥氏体不锈钢,成分为:(15~21)%Ni-(10~15)%Cr-(2~3.5)%Al-(0.5~4)%Mn-(1~3)%Mo-(0.1~1)%Si-(0.1~1)%Nb-(0.05~0.15)%C,少于0.05%的N,Ti和V含量相加少于0.3%;后续又改进为:包括(15~30)%Ni-(10~15)%Cr-(2~5)%Al,Nb和Ta成分总共或者其中一个为0.6%~5%,Mo和Co提升至3%,增加1%W,增加0.5%Cu,Mn含量增至4%,同时包含1%Si,(0.05~0.15)%C,0.15%B,0.05%P,Y、La、Ce、Hf、和Zr其中一个元素的含量为1%,少于0.05%的N。改进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具有致密连续的氧化膜,并有纳米级别的NbC和TiC沉淀分布在基体上,同时基体具有稳定的fcc奥氏体结构,使得这种材料强度得到了步提升。
但是针对超临界流体介质反应堆,其内部具有破坏性更强的腐蚀环境,因此对材料耐腐蚀性能要求更好,而目前的材料无法很好的满足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腐蚀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通过对耐腐蚀性能关键元素Cr、Al及进行改进,能够在高温、极端环境下形成更致密、更稳定的氧化膜,从而实现更高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适应于更加复杂的运行环境。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高温腐蚀的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Ni:15~30%、Cr:15~25%、Al:2.5~8%、Mo:1~3%、Si:0.1~1%、Nb:0.1~2%、C:0.02~0.2%、Y/Hf:0.02~0.2%,余量为Fe。
优选的,重量百分比的成分:Ni:15~30%、Cr:20~25%、Al:3.5~8%、Mo:1~3%、Si:0.1~1%、Nb:0.1~2%、C:0.02~0.2%、Y/Hf:0.02~0.2%,余量为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