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质量管理数据叠合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9983.5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6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斌;关永昊;诸溢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星凝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11/14;G06F21/6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徐思波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质量管理 数据 叠合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质量管理数据叠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1)、云化支撑层(2)、应用管理层(3)、安全接入层(4)、存储层(5)和终端层(6),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S1:云化支撑层(2)通过安全接入层(4)与本地的客户端(1)和终端层(6)建立连接,并且客户端(1)实时将质量数据上传至应用管理层(3)内;
S2:应用管理层(3)根据收集的质量信息建立匹配操作,创建各个质量信息对应的本体单元,并通过应用管理层(3)获取权限建立数据备份;
S3:应用管理层(3)对质量数据进行运算,并且对运算数据进行分析,并实时将运算结果上传至存储层(5)和终端层(6);
S4:终端层(6)将所发送后的数据信息对移动设备进行安全管控,从设备注册管理、设备配置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安全检查、设备远程管理、证书管理环节进行全面安全管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管理数据叠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存储层(5)和终端层(6)接收应用管理层(3)的质量数据以分布式存放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以及转移。
3.一种基于质量管理数据叠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1)、云化支撑层(2)、应用管理层(3)、安全接入层(4)、存储层(5)和终端层(6),客户端(1)的输出端接在云化支撑层(2)上,云化支撑层(2)的输出端接在安全接入层(4)上,安全接入层(4)的输出端分别接在存储层(5)和终端层(6)上;
其中,客户端(1)包括前置交换节点(11)、分布交换节点(12)、交换中心(13)、前端数据源(14)和数据中心(15)上,前端数据源(14)分别与前置交换节点(11)和分布交换节点(12)相接,前置交换节点(11)和分布交换节点(12)接在交换中心(13)上,交换中心(13)接在数据中心(15)上;
所述前置交换节点(11)存在IDC文件服务器、DMZ文件服务器和FTP文件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存放动态增加的质量数据;
所述分布交换节点(12)在前置交换节点(11)的质量数据多点以转接、传送接入本节点的交换中心(13)的设备;
所述交换中心(13)通过IDC区域资源、DMZ区域资源和FTP文件服务器得到相应的文件,上得到增加质量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15)的指定文件夹下;
所述前端数据源(14)把要交换的数据以质量数据方式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下;
所述数据中心(15)接收到交换中心(13)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质量管理数据叠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云化支撑层(2)包括云化服务单元(21)和云化管理单元(22),云化服务单元(21)采用PaaS层构建文件数据的云化运行支撑,云化管理单元(22)用于构建部署质量数据的云化管理;
所述云化服务单元(21)包括推送服务模块(211)、文件服务模块(212)、流程服务模块(213)和数据服务模块(214),推送服务模块(211)用于建立了从云化支撑层(2)到客户端(1)的消息推送通道,推送服务可以将数据中心(15)的数据变化信息即时通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星凝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星凝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9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风浪易现场维护的浮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烟熏驱鼠装置及烟熏捕鼠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