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压式便携烟气预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9886.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兵;侯鹏;聂新龙;谢飞;徐晗;单凯;王克气;李学廉;任向;蔡浚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林海仪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B01D46/24;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压式 便携 烟气 预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压式便携烟气预处理装置,涉及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内嵌式过滤器、机壳,所述内嵌式过滤器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外骨,所述外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路管,所述气路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外骨的右侧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电路,本发明以“霜、气”分离替代了现有烟气预处理装置“水、气”分离的干燥形式,当烟气进入低温干燥室内后,水气被0~‑10℃的低温迅速凝结成霜,从而失去对气体溶解性和吸附能力,提高了对高温高湿烟气的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压式便携烟气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超低排放的标准陆续颁布并实施,以二氧化硫为例,排放限值最低为30mg/Nm3。排放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对治理设施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湿法”脱硫脱硝净化设施效果显著,被大量应用,导致烟气中湿度(水气)明显增加。
固定污染源烟气中存在粉尘颗粒和湿度(水气),对烟气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干扰,烟气预处理装置是去除烟气中粉尘颗粒和湿度(水气)的前处理设备。
目前,粉尘颗粒均利用滤芯过滤方式实现;去除湿度(水气)方法有半导体冷凝法也称帕尔贴(Peltier)冷凝法和渗透膜式(Nafion)干燥法两种。
半导体冷凝法:,现有便携式半导体冷凝法预处理装置一般采用两级制冷(单级制冷极限温差约为30℃),制冷温差约在50~60℃,考虑到高温烟气被抽出烟道后的自然降温,这类预处理装置可满足约160℃以下的监测口需求,使用时还需要有较好的散热环境。当环境温度较高(﹥40℃)时散热性能明显下降,无法将高温(烟温﹥160℃)高湿(含湿量﹥20%)烟气快速冷却至4℃(露点温度)以下,干燥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烟气分析仪对湿度(水气)去除率的要求。
渗透膜干燥法:Nafion是对水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渗透膜,含有羟基(-OH)是Nafion唯一可以通过物质,在渗透水气的过程中,氨、二氧化硫等易溶于水的气体会有一定的吸附损失;Nafion去除水气的过程会保持一种平衡,即Nafion内外气体湿度相差越大,水气从高湿度流向低湿度方向的流动性越好。也就是说,当使用环境的湿度较高且与烟气湿度相差不大时,其去除湿度(水气)的性能会明显下降。另外Nafion的热稳定性在160℃附近,在长时间高温或含盐的烟气状态下工作,会使其失去干燥能力。
以上两种预处理装置虽原理不一样,但干燥过程均以“水、气”分离的形式来实现。
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上预处理装置对高温(烟温﹥160℃)高湿(含湿量﹥20%)烟气中湿度(水气)的去除率不够,残留的湿度(水气)对烟气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干扰,为提高预处理能力开展此项研发。
现有的烟气预处理装置存在技术问题:
1、以+(2~4)℃设计干燥露点温度,理论上满足使用,但对高温高湿烟气处理能力不够充分。
2、温度传感器大都安装于加热或冷凝组件位置,待测烟气真实温度与预处理装置显示温度存在差异。
3、现有预处理装置的原理决定了预处理的制冷量较小,冬、夏两季和南北区域的温差,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
4、现有预处理装置干燥过程中冷凝水的排出有主、被动两种形式。主动式排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时排水:由操作人员在装置上设置排水时长和间隔时长。另一种是蠕动泵排水:冷凝水产生后顺着导流槽被蠕动泵的负压吸出。被动式排水:冷凝水在测试气流的推动下流入冷凝水集水器,测试结束后取下集水器排出。上述排水方式均无法避免冷凝水与被测气体接触,存在对烟气中待测物质吸附的现象。
5、粉尘颗粒过滤器大都装置在最前端,加热组件不能对其进行加热,在低温高湿烟气测试过程中易在过滤器表面形成水膜,对被烟气中待测物质产生吸附,严重时导致气阻影响进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林海仪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未经武汉市林海仪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