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9726.1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祥;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F22G5/12;F22G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乔炜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效 减温器后 温度 控制 温控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减温器后温度T1经过三阶微分计算得到减温器后温度的三阶微分值;
计算主蒸汽温度T2与主蒸汽温度定值的偏差,得到主汽温偏差;
计算减温器后温度升高1℃所需增加的焓值与主汽温升高1℃所需增加的焓值之比,得到惰性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
将主汽温偏差除以惰性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后与减温器后温度的三阶微分值求和得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的虚拟对象;
将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的虚拟对象输入PID控制器中对减温水调节阀开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减温器后温度偏差值与等效于减温后温度的虚拟对象通过切换模块分别输入PID控制器中对减温水调节阀开度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后温度的三阶微分计算通过第一减法模块和三个依次连接的超前滞后模块计算得到,所述减温器后温度分别输入第一减法模块正极端和三个依次连接的超前滞后模块中,超前滞后模块输出值输入第一减法模块负极端,第一减法模块输出值为减温器后温度的三阶微分计算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依次连接的超前滞后模块的超前时间均为0,滞后时间依次为t1、t2和t3;所述t1、t2和t3与三者的平均值的差值均不大于三者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汽温偏差通过第二减法模块计算得到,主蒸汽温度和主蒸汽温度定值分别输入第二减法模块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第二减法模块的输出为主汽温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通过两加法模块、四焓值计算模块、两减法模块和一除法模块计算得到;所述减温器后温度与常数1输入第一加法模块,主蒸汽温度与常数1输入第二加法模块,第一加法模块输出与减温器后压力输入第一焓值计算模块,减温器后温度与减温器后压力输入第二焓值计算模块,第二加法模块输出与主蒸汽压力输入第三焓值计算模块,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压力输入第四焓值计算模块;第一、第二焓值计算模块输出分别输入第三减法模块,第三、第四焓值计算模块输出分别输入第四减法模块,第三、第四减法模块的输出输入第一除法模块,第一除法模块输出为惰性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的虚拟对象通过第二除法模块和第三加法模块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减法模块输出与第一除法模块输出分别输入第二除法模块,第二除法模块的输出与第一减法模块输出输入第三加法模块,第三加法模块输出为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的虚拟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后温度偏差值通过第五减法模块计算得到,减温器后温度与调试值分别输入第五减法模块,第五减法模块输出为减温器后温度偏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等效于减温器后温度控制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减法模块输出与第三加法模块输出分别输入一切换模块,该切换模块通过开关量常数模块进行控制,当开关量常数模块输出1时,切换模块输出第五减法模块的输出值到PID控制器,当开关量常数模块输出0时,切换模块输出第三加法模块的输出值到PID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7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