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9406.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齐重阳;常新龙;张有宏;孟云蛟;胡宽;岳春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李永刚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粘接面 力学 特性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力学特性检测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试件和至少设置有一个粘接面的待检测体;所述粘接面处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检测试件包括拉伸件和黏接板;所述拉伸件的下端的下端面水平设置或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黏接板与前述拉伸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通过检测试件及光纤传感器的结构改进,可以用于测量多种倾斜角度粘接面的粘接强度,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不引入电流、不受电磁干扰,安全可靠,且本发明所述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还具有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力学特性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界面层的黏接应力能够直接表明其损伤或缺陷,是固体发动机健康状态的指示剂。研究表明,推进剂/衬层/绝热层/壳体界面黏接应力能够直接表明推进剂装药的敏感缺陷和累计损伤,是推进剂装药物理健康的指示剂。衬层/推进剂界面的脱粘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应变片式DBST(dualbond stress and temperature)传感器在裂纹和脱粘等装药缺陷诊断监测上的应用。但应变片式传感器工作时会引入电流等危险因素,对于推进剂这类含能材料,很小的电流就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试件和至少设置有一个粘接面的待检测体;所述粘接面处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不引入电流等危险,本质上安全,并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可靠性好、质量轻、体积小、可实现远距离遥测等特点,因此光纤传感器非常适合植入SRM药柱对其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所述检测试件包括拉伸件和黏接板;
所述拉伸件的下端的下端面水平设置或设置为斜面;
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黏接板与前述拉伸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在粘接面处设置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传感器对粘接面之前的应力进行检测,从而对粘接面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判断;将拉伸件的下端的下端面水平设置或设置为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在黏接板与前述拉伸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时可以使得黏接板与拉伸件之间形成斜面与水平面相同角度的夹角,从而可以模拟检测待检测体在受到不同角度拉应力时界面的力学特性。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试件包括有两个;前述待检测体设置于两个检测试件之间;两个所述检测试件的下端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所述光纤传感器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封装;裸光纤在埋入粘接面的过程中极易损坏,尤其是光栅处经过剥离-再涂覆制作工艺更易发生断裂。对于分布式传感网络中多个光纤光栅串联的情况,某一处光纤光栅的损坏可能会造成整个传感网的失效,因此光栅需要进行封装保护。为了实现界面粘接应力转换为传感器轴向应力,提高传感器敏感度及保护光纤传感器,因此需对裸光纤传感器进行封装。
通过封装,不仅可以将粘接面的粘接应力转换为传感器的轴向应力,而且可以对光纤光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埋入层间的成活率。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用于检测粘接面力学特性的检测装置,所述光纤传感器平行于粘接面设置;粘接面的主应力方向垂直于粘接面,即“扯离”方向。垂直方向的主应力是造成脱粘也是进行脱粘需要检测应力的方向。若将传感器布置在粘接界面,就可以实时监测界面应力状态从而获得层间状态参数。若将光纤传感器垂直安装于粘接面层,虽符合光纤传感器的传感特性,但是会破坏提供粘接面的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安装工艺难度较大,因此采用将光纤传感器平行于粘接面设置安装方法更符合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