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8501.4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许生军;李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至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5G3/00;C05G3/80;C05G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禽畜粪污 制备 土壤改良剂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畜牧业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处理后禽畜粪污65‑80份、棉籽壳10‑12份、膨润土20‑24份、草木灰18‑24份、豆粕16‑22份、微量元素4‑9份、腐殖质5‑8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禽畜粪污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流失、酸化、盐化的问题,改善土壤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业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我国的养殖模式已从散户养殖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伴随着集约化禽畜养殖业的发展,禽畜粪污也成为我国农村的一大固体废弃物。
畜禽粪污一直被人们当作土壤肥料的重要来源,往往是就地施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抗生素作为疾病预防核治疗药物、生长促进剂广泛应用于集约化禽畜养殖,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性产品的丰富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用于畜禽养殖的抗生素大多数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约有60%~90%的抗生素以原药或初级代谢产物的形式残留在禽畜粪便中,且有研究表明,畜禽粪污已经成为了自然环境中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的“储存库”,若直接施用或者采用现有的处理方法,并不能有效的分解禽畜粪污中残留的抗生素,最终导致其排放到环境中,致使抗生素残留,并引起环境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富集扩散。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禽畜粪污中抗生素的含量,再将其运用于土壤肥料用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禽畜粪污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流失、酸化、盐化的问题,改善土壤品质。
具体的,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禽畜粪污制备的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处理后禽畜粪污65-80份、棉籽壳10-12份、膨润土20-24份、草木灰18-24份、豆粕16-22份、微量元素4-9份、腐殖质5-8份。
进一步,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处理后禽畜粪污75份、棉籽壳12份、膨润土22份、草木灰20份、豆粕18份、微量元素6份、腐殖质6份。
进一步,所述处理后禽畜粪污是将禽畜粪污加入光催化分解颗粒,经无害化处理后制得。
进一步,所述光催化分解颗粒为多孔的颗粒结构。
进一步,所述光催化分解颗粒是将预处理的纳米铁尾矿砂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同时负载硅氧烯纳米片制得。
本发明的光催化分解颗粒,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得到的树脂作为基体,具有良好的韧性,结合纳米铁尾矿砂,一方面纳米铁尾矿砂能够为树脂基体提供支撑作用,提高树脂基体的强度,从而使得光催化分解颗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轻易破碎,而树脂基体也对其纳米铁尾矿砂和硅氧烯纳米片起到一定的限位和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纳米铁尾矿砂的加入使得本发明的光催化分解颗粒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磁分离进行回收利用,而加入的硅氧烯纳米片,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果,通过硅氧烯纳米片的加入,能够快速的催化分解掉禽畜粪污中的抗生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禽畜粪污中抗生素的残留影响的问题,且光催化剂呈多孔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禽畜粪污和光催化分解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分解效率。
进一步,所述光催化分解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至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至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