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7797.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连聪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26;B60L3/00;H01M10/4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6;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石聪灿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安全性 存储 设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包括锂电池单元,锂电池单元外侧设有温度检测机构,温度检测机构包括电池放置壳,锂电池单元设于电池放置壳内,电池放置壳一侧设有散热通风机构,电池放置壳内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温度检测传感器上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设于电池放置壳上,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中控显示器和蜂鸣器,中控显示器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本发明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存储设备上相应机构的设置,对锂电池起到有效的散热降温作用,避免了锂电池长时间使用时出现电池发热、温度过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锂电池因高温出现爆炸起火的情况,对新能源汽车内驾驶员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锂离子电池的传统结构包括石墨阳极、锂离子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阴极和电解液(有机溶剂溶解的锂盐溶液),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以碳为阳极,以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溶解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以二氧化锰酸锂为阴极;轻巧结实,比能量大,单体电压约为3.7V,相较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的比能量,是镍氢电池的3倍,锂离子电池体积小,质量轻,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且无污染;电池单个性能指标的数值范围跨度大。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活性受到多种条件制约,其中温度对电池的安全性的作用最为明显,由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存储设备缺少一种检测散热机构,在锂电池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电池温度过高,导致锂电池出现膨胀的现象,减少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存在发生爆炸起火的安全隐患,对驾驶员及交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长时间使用时出现温度过高导致锂电池存在发生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用高安全性存储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锂电池单元,所述锂电池单元外侧设有温度检测机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包括电池放置壳,所述锂电池单元设于电池放置壳内,所述电池放置壳一侧设有散热通风机构,所述电池放置壳内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上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电池放置壳上,所述控制器上电性连接有中控显示器和蜂鸣器,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安全检测系统,所述安全检测系统包括信息收集检测系统、控制处理系统和报警系统,所述信息收集检测系统用于对电池放置壳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发送信号,检测温度是否高于设定温度,所述控制处理系统用于对信息收集检测系统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和向驾驶员进行温度提示,同时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散热通风机构,所述报警系统用于对中控显示器和蜂鸣器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收集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检测模块、信息对比模块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对电池放置壳及锂电池单元散发的热量进行检测,所述信息对比模块用于检测温度的范围进行设定,对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对比是否符合,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向控制处理系统发送信号,对出电池放置壳内现高温的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能够对锂电池单元和电池放置壳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方便驾驶员能够及时观察到锂电池单元发生的温度变化,在锂电池单元出现发热使能够及时的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后续出现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连聪,未经阮连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7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井堵漏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及其性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