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轨迹模式分布式挖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546.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佟路;田旺;曹先彬;杜文博;朱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9;G06F17/16;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陈磊;张桢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轨迹 模式 分布式 挖掘 方法 | ||
1.一种交通轨迹模式分布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航班的实时飞行数据;
使用消息队列,监听每一架航班,持续接收航班的轨迹点数据;轨迹点由表示,,其中,分别表示经度、维度、高度和时间,考虑到时间信息不参与后续计算,同时为了使轨迹的表示方式更具有一般性,将转换为一个的矩阵,表示一个三维空间上的点,即,则用于判断一条轨迹中轨迹点的顺序;
S2:获取需要考察的地理围栏,筛选所查询地理围栏范围内的实时轨迹点记录,使用带有空间地理数据处理能力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检索1-30天内此地理围栏内所有的轨迹点记录,并计算平均每条轨迹所包含的轨迹点记录数量,记为;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即GIS工具软件对实时接入的轨迹点进行筛选,获取实时轨迹在所考察地理围栏内的记录,并保持跟踪,直到轨迹点超出所考察地理围栏,停止跟踪;
回溯实时轨迹,截取所考察地理围栏范围内的轨迹点记录,组成一条原始轨迹,对于包含有个轨迹点的轨迹,将其转换为一个的矩阵,即,分别为中的第1个至第个轨迹点;时间较早的轨迹点在矩阵中的行序号更低;
S3;对步骤S2中产生的每一条原始轨迹进行等距重采样,采样规则为:保留端点的两个轨迹点,对其余中间的个轨迹点使用线性插值法进行等距重采样到个轨迹点;最终,经过数据预处理的轨迹均包含个轨迹点,且一条轨迹中的每段长度均相等;经过数据后的轨迹表示为一个的矩阵;表示数据预处理后的轨迹矩阵;
S4:初始化类簇,并设定聚类阈值;
使用表示一个类簇,且,其中,表示类簇包含的轨迹序列,分别为类簇中包含的第1条至第条轨迹;为一个矩阵,为中所有表示轨迹的矩阵之和,即,为当前类簇包含的轨迹条数;用表示类簇的中心线,显然为一个的矩阵;输入第一条轨迹完成聚类的初始化;
S5:对于每一条新的轨迹,使用分布式集群,多节点并行计算该轨迹与各类簇中心轨迹的距离,并以此作为当前轨迹与各类簇的距离,距离的计算方式采用对称最小平均距离法;
设已有类簇数量为,分别使用代表,则对应的类簇中心线表示为;对于每一条输入的新轨迹,并行计算其与每一条类簇中心线的距离;
具体来说,对于轨迹矩阵,定义其对称轨迹矩阵为;设有两条已经完成重采样的轨迹,分别表示重采样后轨迹包含的第1个轨迹点至第个轨迹点,,分别表示重采样后轨迹包含的第1个轨迹点至第个轨迹点,定义其对称最小平均距离:
其中,表示空间中两个点的欧式距离,代表两条轨迹各轨迹点间一一对应距离的平均值,表示将其中一条轨迹进行颠倒后,再次一一计算对应轨迹点间的距离,并取平均值;最后,对称最小平均距离为和中较小的;
采用大数据中的MapReduce操作计算新轨迹到各已有聚类中心线的距离,Map操作表示将距离计算的过程在多个分布式节点上并行进行,Reduce操作归约所有距离中最小的一个,并设其所属的类簇序号为,最终获得最近类簇距离;
S6:判断与当前轨迹距离最近的类簇的距离和所设定的聚类阈值的大小,如果小于或等于聚类阈值,则将当前轨迹加入该距离最近的类簇,并更新类簇;如果大于聚类阈值,则将当前轨迹划分到新的类簇中,具体地:
如果,则将轨迹加入类簇,同时更新类簇信息;即如果,则将加入类簇的轨迹序列,并使;如果,则将加入类簇的轨迹序列,并使;最后,使;
如果,则表示轨迹无法被归类到现有的任何一个类簇中,将其添加至新类簇,此时,,已有类簇数量更新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轨迹模式分布式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围栏是一个二维多边形、三维多面体或起止点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5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