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5345.6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9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镜像仿形复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及方法。包括机座,机座的左右两端相对立设有两道滑轨,机座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第一机械臂的端头设有扫描笔,第二机械臂的端头设有复刻笔,机座中间相对立设有两块底托板,机座的外侧设有工控机。本发明设计通过在机座上设置两组结构相同的机械臂,其中一组机械臂可以扫描原材料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识别及镜像切换处理,另一组机械臂可以根据镜像处理后的图形自动在建材原料上刻画对应的图形,实现快速的仿形复刻;不需要通过人工处理,省时省力,且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及材料裁切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及方法,可用于加工浮雕等立体形态。
背景技术
建筑建造及装修过程中,很多位置会设计到对称结构,这些结构在裁切建材时,一般都需要工人将两块建材重叠在一起,通过手动描摹后再进行裁剪,这种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描摹不准确的情况,遇到尺寸较大的材料很难进行处理,同时在建材形状复杂、原始数据缺失或镜像对称的结构时,手动仿形的偏差很大。若能通过对原检查形状进行扫描编绘,再通过对图像进行镜像对称后并通过自动化机械自动进行仿形复刻,则能够很好地规避人工操作过程存在的局限。然而,目前却没有较完善的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实现材料仿形复刻的系统产品及其运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产品,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左右两端相对立设有两道滑轨,所述机座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端头设有扫描笔,所述第二机械臂的端头设有复刻笔,所述机座中间相对立设有两块底托板,所述底托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拉槽,所述底托板上刻印有坐标网格,所述机座的外侧设有工控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底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中间转动连接有主支撑臂,所述主支撑臂的顶端通过第一万向球连接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球连接有操作臂,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镜像仿形复刻系统,该系统装载于所述工控机内部,包括
基础建设单元、扫描管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复刻控制单元;所述基础建设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扫描管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复刻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扫描管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复刻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基础建设单元用于提供支持系统运行的基础装置载体、智能技术及应用等;所述扫描管理单元用于对图像的扫描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扫描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转换;所述复刻控制单元用于以扫描获得的图形为基础控制复刻图形的运行过程;
所述基础建设单元包括终端载体模块、动作管理模块、技术支持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
所述扫描管理单元包括运行控制模块、图像扫描模块、尺寸测量模块和图形编绘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图像处理模块、逆向扫描模块、坐标定位模块和镜像切换模块;
所述复刻控制单元包括图形解析模块、路径规划模块、同步运行模块和仿形复刻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终端载体模块、所述动作管理模块与所述技术支持模块依次通过以太网通讯连接;所述终端载体模块用于提供支持系统运行的机械、传感装置及其配套的工控处理器;所述动作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记录各机械臂的动作过程并进行调用;所述技术支持模块用于在系统内加载多种智能技术以支持系统的顺滑运行;所述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在系统各层面之间建立连接及数据传输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氧化挥发法除去锌电解废液中氟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