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保暖型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3404.6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劳海晴;方瑞峰;张素晶;张宇皓;赵苑婷;李肖斌;钱程;李书卿;韩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2;B32B21/02;B32B21/10;B32B5/02;D04H1/46;D01D5/08;A41D13/11;A41D31/02;A41D31/04;A41D31/06;A41D31/12;A41D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 保暖 口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吸湿保暖型口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PP切片与PE切片分别经各自的料斗、挤出机、计量泵和过滤系统加工得到PP熔体和PE熔体,然后将所述PP熔体与所述PE熔体分别送入纺丝箱体进行纺丝,经各自的独立熔体分配系统输送后在齿轮型喷丝板喷丝孔处复合并挤出形成PP/PE熔体细流,将所述PP/PE熔体细流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初生丝,将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初生丝经集束、牵伸、上油、卷曲、定型和切断后得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中PP组分分布于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的齿轮型支架部分,PE组分分布于所述齿轮型支架部分周侧的齿间填充部分,且PP组分与PE组分的质量比为60-70:30-40;
将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经过称量喂棉、粗开松、混棉、精开松、气压棉箱喂棉、交叉铺网、针刺加固和卷绕工序后,制得PP/PE复合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基布,所述PP/PE复合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基布的克重为100-180g/m2,厚度为1.5-3.5mm,开纤率为50%-60%;针刺加固工序包括一道预刺和四道主刺,预刺采用下刺式,第一道主刺采用上刺式,第二道主刺采用下刺式,第三道主刺采用上刺式,第四道主刺采用下刺式;
将所述PP/PE复合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基布放卷后送入针刺起绒机中进行针刺起绒,使所述PP/PE复合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基布在所述针刺起绒机托网板上预设数量根尼龙丝的共同摩擦作用下开纤,再经过卷绕制得PP/PE复合超细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布,所述PP/PE复合超细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布表面具有复合超细短纤维绒层,所述复合超细短纤维绒层的开纤率为70-80%,纤维细度为0.16-0.25D;
将所述PP/PE复合超细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布与导湿型水刺非织造布叠放后裁剪为长×宽=(14-17.5)×(8-9.5)cm尺寸,并采用超声波热合固定为口罩罩面,将所述口罩罩面与鼻梁条、耳带复合得到吸湿保暖型口罩,所述口罩罩面中所述PP/PE复合超细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布为内层,且所述PP/PE复合超细短纤维非织造起绒布的复合超细短纤维绒层向内,所述导湿型水刺非织造布为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P切片对应的挤出机挤出温度包括:一区温度为271-274℃,二区温度为275-278℃,三区温度为279-282℃,四区温度为280-283℃,五区温度为281-285℃;所述PP切片对应的纺丝箱体温度为285-289℃;所述PE切片对应的挤出机挤出温度包括:一区温度为276-279℃,二区温度为280-285℃,三区温度为284-290℃,四区温度为288-294℃,五区温度为290-295℃;所述PP切片对应的纺丝箱体温度为292-296℃;冷却成型工序采用的侧吹风温度为20.5-23.6℃,冷却风速为1.1-1.4 m/s;所述齿轮型PP/PE熔体细流对应的相对湿度为70%-80%,纺丝速度为900-1200 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初生丝采用的拉伸倍数为3.5-5.5,上油率为0.85-1.2%,卷曲数为12-14个/英寸,定型温度为108-118℃,切断长度为51-65mm;所述齿轮型PP/PE复合短纤维的纤维线密度为2-3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刺加固工序中预刺采用的工作参数包括:植针密度为5000枚/m,选用针号为38号三角形针,每棱钩刺数量为2个,初齿距为6.3mm,钩刺的齿型为G齿型,针刺频率为600-700 刺/ min,针刺深度为9 -10mm,牵伸比为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4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辆终端身份证书申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