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剂高利用率碘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3075.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俞杰;陈欣;李永国;田林涛;吴波;王佳;丘丹圭;侯建荣;王瑞云;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G21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戴威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剂 利用率 吸附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剂高利用率碘吸附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吸附段、第二吸附段以及气流连接段,第一吸附段设置在第二吸附段的正下方;所述气流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附段的背风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段的迎风面;第一吸附段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填充在第一壳体内的吸附剂,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吸附剂卸料口;第二吸附段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填充在第二壳体内的吸附剂,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吸附剂装填口;第一壳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底端相连,中间设置有隔离阀。该吸附装置通过净化流程的合理设计和结构的合理布局,极大地提高碘吸附装置内吸附剂的利用率,减少放射性废物量、节约了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行业及核技术应用领域去除气态碘的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剂高利用率碘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设施厂房中,设立有多个核空气净化送排风系统,用于阻止放射性气体进入大气,以及保证厂房内工作人员安全。通常,核空气净化系统采用碘吸附器来去除放射性废气,碘吸附器的工作主体是其内部装填的浸渍活性炭。活性炭对放射性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容量,超出最大吸附量后,污染物就会穿透活性炭吸附床进入到大气中。
对于固定深度的活性炭吸附床,经过几个稳定的运行阶段后,吸附质在吸附床中的浓度分布会遵循一个确定的模式,吸附质浓度分布曲线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曲线1表示在新床中,吸附过程开始不久后吸附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分布。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吸附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分布用曲线2表示。随着吸附过程的持续进行,吸附质浓度分布曲线最终将停止延伸,并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曲线3表示当吸附质在进风面刚刚达到饱和时的浓度分布曲线,Ws表示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曲线4表示吸附饱和区域Ls在床内推移一段距离的情况,Lz代表一个完整的浓度分布曲线,Lz称为吸附传质区(MTZ)。
在净化机组运行过程中,床内MTZ上游侧Ls区域内的吸附和解吸速率基本相同,吸附质在Ls区域的浓度与吸附容量Ws相同。如果吸附继续进行,MTZ最终会穿透吸附床下游侧,如曲线5,当穿透床层的污染物浓度大于最大允许出口浓度Wb时,表明吸附床已经被穿透,此时吸附床内吸附质的量称为穿透吸附容量。
目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当吸附器达到穿透吸附容量后,吸附床内活性炭被全部卸出当作废物进行处理。然而,从吸附模式图可以看出,当吸附床达到穿透吸附容量时,吸附床前端已达到吸附饱和,但吸附床后端填充的吸附剂并没有达到吸附饱和,仍有吸附放射性气体的功能,然而这部分活性炭被当做放射性废物,未被有效利用。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放射性废物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吸附剂高利用率碘吸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附剂高利用率碘吸附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吸附段、第二吸附段以及气流连接段,所述第一吸附段设置在第二吸附段正下方,气流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附段的背风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段的迎风面;
所述第一吸附段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填充在第一壳体内的吸附剂,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吸附剂卸料口;
所述第二吸附段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填充在第二壳体内的吸附剂,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吸附剂装填口;
所述第一吸附段顶部与所述第二吸附段的底部连通,中间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吸附剂卸料口处安装卸料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设置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设有筛网。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段的迎风面与入风管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段的背风面与排风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未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