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2861.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姜安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融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E04H12/02;E04H1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管林林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物 材料 智慧 生产工艺 | ||
1.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塔杆包括分别采用晶须复合物材料的塔杆体以及底座组成,所述塔杆体与底座通过专用的成型设备实现塔杆体的晶须纤维纱缠绕模压成型、底座的晶须纤维料模压成型以及塔杆体与底座的组装成型;
所述成型设备包括上轨道、下轨道以及置于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固定座,所述上轨道上具有多个可沿着上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动的芯模架,所述下轨道上具有多个可沿着下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具有金属下模,所述固定座的下端具有对金属下模内的模压料进行模压的金属上模,所述金属上模通过第一驱动缸实现对金属下模内模压料的模压成型,所述固定座的上端纵向两侧均具有可滑动的卡箍模压组,所述卡箍模压组的滑动方向与上轨道、下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芯模架包括可在上轨道上滑动的滑动座以及置于滑动座下方竖向设置的芯模,所述芯模通过电机可转动地设置在滑动座的下方,所述滑动座位于芯模的两侧分别具有脱模组装结构,所述脱模组装结构将芯模上塔杆体进行夹紧并向下移动至对应的底座内;
所述卡箍模压组包括置于固定座上端的第一卡箍壳体以及第二卡箍壳体,所述第一卡箍壳体与第二卡箍壳体相向移动合拢连接形成将缠绕有晶须纤维纱的芯模包覆在内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卡箍壳体内具有与第一卡箍壳体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压模,所述第二卡箍壳体内具有与第二卡箍壳体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压模,所述第一压模与第一卡箍壳体之间具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压模与第二卡箍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压模与第二压模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相向推动的作用下实现对芯模表面的模压,从而形成塔杆体;
所述脱模组装结构包括置于滑动座下的位移块,两脱模组装结构的位移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座的下方,所述位移块的下端竖向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贯穿位移块并在位移块内可转动设置,所述丝杠上具有滑块,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式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的下端连接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与位移块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设置在位移块与固定圆盘之间,所述滑块的两侧向着塔杆体的方向分别垂直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塔杆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驱动缸实现活动连接,两所述夹紧部随着第二驱动缸的驱动而对塔杆体夹紧或放松,所述滑动座的下端置于塔杆体两侧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三驱动缸,所述第三驱动缸的下端向着塔杆体的上端面延伸有压板,所述压板随着第三驱动缸的向下驱动而对塔杆体施加竖向的压力从而使塔杆体与芯模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杆体的晶须纤维纱缠绕模压的步骤包括: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晶须纤维纱缠绕在成型设备的芯模上,缠绕有晶须纤维纱的芯模在压力为120-150bar,温度为40-50℃下进行模压成型为塔杆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晶须纤维料模压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晶须纤维粉与树脂胶液混合形成纤维状的模压料,放置在成型设备的金属下模内,在压力为150-180bar,温度为40-50℃下进行模压成型为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下轨道均包括上料区域、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模压区域、组装区域、下料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具有限位块,限位块上具有容芯模的下端嵌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均为敞开面从而便于芯模水平滑过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晶须复合物材料智慧塔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S1、将支撑座定位在下轨道上,将芯模架定位在上轨道上,支撑座与芯模架依次上下对应并通过水平仪调整对应的支撑座与芯模架使两者的中心同轴设置;
S2、相对应的支撑座与芯模架以相同速度由上料区域滑动至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
S3、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晶须纤维纱缠绕在位于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的芯模上,缠绕时芯模圆周转动,将晶须纤维粉与树脂胶液混合形成纤维状的模压料,放置在位于塔杆体固化区域的金属下模内,缠绕完毕后固化时间为1-1.5h;
S4、位于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的芯模以及金属下模向模压区域移动,此时模压区域中固定座下端的金属上模在第一驱动缸的作用下向金属下模模压,压力为150-180bar,温度为40-50℃,模压形成底座;与此同时,模压区域中固定座上端的两卡箍模压组相向滑动使两卡箍模压组包覆在芯模的外部,第一压模与第二压模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相向推动的作用下实现对芯模表面的模压,压力为120-150bar,温度为40-50℃,从而形成塔杆体,此时卡箍模压组以及金属上模复位;
S5、在需要组装的底座内壁喷射胶液;
S6、位于塔杆体缠绕固化区域的芯模以及金属下模向组装区域移动,此时脱模组装结构的第二驱动缸驱动,使两夹紧部随着第二驱动缸的驱动而对塔杆体夹紧,此时第三驱动缸下端的压板与芯模上的塔杆体上端面接触,丝杠转动带动滑块以及夹紧部向下运动从而对塔杆体施加向下的力,同时第三驱动缸向下驱动,塔杆体两侧的第三驱动缸以及两侧的丝杠传动从而带动塔杆体平稳下降并与组装区域的底座进行组装连接,形成智慧塔杆;
S7、完成组装后的智慧塔杆随着滑动座以及位移块整体式向下料区域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融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融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8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